本书以世事变迁来诠释中国文人画的风格史,以一个个精彩的个案,对”风格“与”世变“之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十篇论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重要转变之原因。
作者一方面从传统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又能不囿于成规,充分挖掘了画家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将其作为改变各阶段画风的重要因素。
石守谦,艺术史研究者,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院长。现在是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12年当选为第29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很久以前在图书馆看到过 当时只想粗略了解下美术史 看到书名副标题一个“论”字 就吓得放弃了这本书 这次想要好好思考一番未来的路 又听了很多人推荐这书 重又跑去图书馆借来看 虽说都是“海外美术史研究” 到底是中文的写作者 没有了翻译这一层可能导致的一些不流畅甚至于误解...
评分很久以前在图书馆看到过 当时只想粗略了解下美术史 看到书名副标题一个“论”字 就吓得放弃了这本书 这次想要好好思考一番未来的路 又听了很多人推荐这书 重又跑去图书馆借来看 虽说都是“海外美术史研究” 到底是中文的写作者 没有了翻译这一层可能导致的一些不流畅甚至于误解...
评分很久以前在图书馆看到过 当时只想粗略了解下美术史 看到书名副标题一个“论”字 就吓得放弃了这本书 这次想要好好思考一番未来的路 又听了很多人推荐这书 重又跑去图书馆借来看 虽说都是“海外美术史研究” 到底是中文的写作者 没有了翻译这一层可能导致的一些不流畅甚至于误解...
评分 评分石守谦好以画入史,视角格局很大,文字洋洋洒洒泛舟史海,其中不乏新颖独到之处:如第五章,从雅集的角度来审察其时的政治与主流文化性质;或第七章,以绘画风格之流转见地区意识的觉醒……都能令读者有新的领悟。 然而同时,他看待问题的观点也较为片面孤立:如他认为魏晋笔描变革之驱动在于外因刺激而非内因成熟;或将“画肉不画骨”单句从全诗脱离出来架空论证;及以《雨余春树》一图上升至送别模式之流变等,都显得颇为牵强。 石先生也特别爱掉书袋子,喜欢花大量文字复述一个两三行就能概述的历史事件,如“左顺门”等(这点与卜寿珊刚好可以中和一下),且他的展开经常收不回来,令史海变滩涂,一片泥泞;唯独在第九章前篇,他以大量诗画考证文征明后半生的恪隐心路,笔触细腻真挚,恢宏而感人。
评分以为新版会提高一下图片质量,居然还是黑白。。。。我TM买的书又不是买布面!
评分以为新版会提高一下图片质量,居然还是黑白。。。。我TM买的书又不是买布面!
评分好累 醍醐灌顶
评分(宋)李郭风格(北宋精神象征,郭熙早春图,理想王朝恢宏秩序,官厅壁画)——(元)唐棣(李郭风格,入仕捷径)——黄公望吴镇倪瓒等出自董巨风格的隐居山水画(江南雅集气氛,元末南方山水画主流,乱世中私密性较强的情感交流)——(明)浙吴两派风格间的竞争(文化中贵族与文人品味两者之间势力消长的表征)——文征明(幽深繁密,《松壑飞泉》经世梦断又克服绝望,追求避居心境一改原悠闲潇洒,叠山飞泉-沉重而幽深)——抒情新貌产生进一步技法难度,导向强调风格形式——王世贞(山水画纯形式要求)及钱榖《山水》(充其量只能戮力于笔墨与物象虚实关系的更精致追求,最后终于演成纸上的叠石叠山)——董其昌绘画革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