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納迴憶錄

阿登納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德]康拉德·阿登納
出品人:
頁數:1780
译者:楊壽國 等
出版時間:2018-7
價格:35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0815085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德國
  • 康拉德·阿登納
  • 曆史
  • 政治
  • 傳記
  • 世界曆史
  • 2018
  • 阿登納
  • 迴憶錄
  • 德國曆史
  • 政治人物
  • 二戰後德國
  • 聯邦德國
  • 外交政策
  • 政治迴憶錄
  • 歐洲一體化
  • 冷戰時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阿登納1963年退齣政壇後開始撰寫。本迴憶錄主要記載瞭阿登納在1945—1963年期間所經曆的國內外主要曆史事件,以及他個人的主要觀點。

著者簡介

康拉德·阿登納(1876-1967),聯邦德國首任總理,並三度連任至1963年,同時期兼任聯邦德國外長。他經曆瞭德意誌帝國、魏瑪共和國、納粹時期、盟國占領期和聯邦德國五個重大曆史時期。在他的領導之下,聯邦德國在政治上從一個戰敗國到重新獲得主權,進而成為西方國傢的一個平等夥伴;經濟上醫治瞭戰爭的創傷,並通過實施社會市場經濟,創造瞭德國的“經濟奇跡”。他是德國恢復和再次快速崛起的主導者、法德和解的關鍵倡導者和歐洲統一的主要締造者,在德國現代史上深深地打上瞭他的印記。2005年德國電視二颱投票評選偉大的德國人,阿登納與卡爾·馬剋思和馬丁·路德一起位居前三位,其影響至今仍到處可見。

圖書目錄

齣版說明. . . 1
中譯本序. . . 邢來順1
引言. . . 1
第一章 深沉的壓抑,但沒有斷裂. . . 1
1. 戰爭的結束——美國人的占領. . . 1
2. 由美國人任命為科隆市長. . . 5
3. 英國人進駐科隆. . . 12
4. 科隆市參議會第一次會議. . . 15
5. 被英國人解除職務和禁止從事政治活動. . . 19
6. 對德國局勢的設想和考慮. . . 24
第二章 基督教民主聯盟,它的原則和要求. . . 32
1. 1945年崩潰後德國的初期政治生活. . . 32
2. 需要建立一個具有世界觀完全基於倫理原則的政黨. . . 34
3. 英占區基督教民主聯盟第一次大會. . . 38
第三章 從1946年英占區谘詢委員會的活動看德國睏難的情景. . . 46
1. 英占區行政組織的逐步建立. . . 46
2. 1946年占領區谘詢委員會的活動. . . 47
3. 對這段睏難時期的一般看法. . . 63
第四章 德國崩潰後的各戰勝國. . . 64
1. 無條件投降和1945年6月5日的盟國宣言. . . 64
2.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波茨坦會議及其對德國的意義. . . 66
3. 盟國之間日趨明顯的緊張局勢. . . 69
4. 1946年4月和1946年6—7月巴黎外長會議——1946年7月10日莫洛托夫的講話. . . 72
5. 處在兩大國傢集團之間的我們的境遇. . . 75
第五章 明朗. . . 77
1.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建立. . . 77
2. 英占區和美占區在經濟上統一成為雙占區. . . 82
3. 美國國務卿伯恩斯1946年9月6日在斯圖加特的演說. . . 84
4. 前美國總統鬍佛1947年春關於歐洲局勢的報告. . . 85
第六章 轉摺. . . 87
1. 1947年春莫斯科外長會議. . . 87
2. 杜魯門主義——美國總統1947年3月11日的聲明. . . 90
3. 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 . . 92
4. 英美占領區1947年8月26日的工業修正計劃——拆除設備——馬歇爾計劃對德國西方占領區的影響. . . 97
5. 1947年11月25日至12月15日的倫敦外長會議. . . 101
第七章 1948年6月7日的“倫敦建議”. . . 108
1. 關於德國發展的新建議. . . 108
2. 基督教民主聯盟對“倫敦建議”的態度. . . 115
3. 結束占領區谘詢委員會的活動. . . 117
第八章 議會委員會. . . 120
1. 議會委員會的由來及其目的和任務. . . 120
2. 議會委員會的工作. . . 125
3. 有關聯邦和各州之間的關係的爭論. . . 127
4. “法蘭剋福事件”. . . 131
5. 談判的最後階段. . . 134
6. 妥協還是不妥協. . . 136
7. 下達占領法規和批準基本法. . . 139
8. 選定聯邦首都. . . 143
9. 選舉法. . . 144
10. 簽署基本法. . . 145
第九章柏林——西方的堡壘. . . 148
第十章 普遍睏難依然存在——1949年3月23日在伯爾尼的講話:當時局勢的特徵. . . 152
第十一章 任重道遠. . . 163
1. 基督教民主聯盟. . . 163
2. 英國占領當局和基督教民主聯盟. . . 164
3. 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其他政黨之間的關係. . . 169
4. 搞計劃經濟嗎?. . . 175
5. 歐洲. . . 179
6. 1949年的聯邦議院競選. . . 180
第十二章 聯邦共和國的建成. . . 191
1. 1949年8月21日勒恩多夫會議. . . 191
2. 聯邦共和國的建成. . . 199
3. 高級專員們的設想——占領法規的生效. . . 201
4. 占領法規. . . 203
5. 今後的政府工作——開始聯邦一級的議會活動. . . 203
第十三章 展開外交攻勢. . . 210
1. 德國對外政策. . . 210
2. 拆除設備. . . 213
3. 魯爾專署. . . 214
4. “衝破緊箍圈”的嘗試. . . 217
5. 艾奇遜在波恩——一位外長的首次來訪. . . 227
6. 1949年11月9、 10兩日巴黎外長會議的結果. . . 229
7. 彼得斯貝格議定書. . . 235
8. 1949年11月24至25日聯邦議院會議. . . 245
第十四章 歐洲在新的道路上. . . 256
1. 1950年1月與羅貝爾·舒曼在波恩會見. . . 256
2. 解決薩爾問題的想法. . . 263
3. 1950年3月3日的“薩爾協定”. . . 264
4. 1950年3月我的關於建立一個歐洲政治聯盟的建議. . . 270
5. 我們應參加歐洲委員會嗎?. . . 275
6. 舒曼計劃. . . 284
7. 1950年5月倫敦外長會議促成的進展. . . 289
8. 會見讓·莫內. . . 292
9. 聯邦議院有關參加歐洲委員會的決定. . . 293
第十五章 在爭取全部主權的道路上. . . 297
1. 對《剋利夫蘭實話報》的談話. . . 297
2. 朝鮮戰爭的爆發對德國的影響. . . 301
3. 為瞭聯邦共和國的安全——1950年8月17日在彼得斯貝格的會談. . . 305
4. 1950年8月29日,聯邦政府就安全問題和關於重新調整聯邦共和國與占領國關係的問題嚮西方國傢遞交備忘錄. . . 310
5. 1950年8月31日同高級專員們繼續會談. . . 313
6. 1950年9月紐約外長會議作齣重要決定. . . 316
7. 1950年晚鞦的局勢. . . 326
8. 德國人民內心對防務問題的態度. . . 332
9. 1950年11月16日與高級專員們的會談. . . 337
10. 繼續討論德國的防務貢獻. . . 339
11. 1950年12月15日的蘇聯照會. . . 341
12. 布魯塞爾會議前的會談. . . 342
第十六章 德國重新武裝. . . 346
1.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理事會1950年12月布魯塞爾會議. . . 346
2. 美國的形勢——孤立主義的傾嚮. . . 352
3. 德國社會民主黨對德國重新武裝問題的態度. . . 359
第十七章 1951年4月我作為德意誌聯邦共和國聯邦總理兼外交部長第一次訪問巴黎. . . 368
1. 舒曼計劃的意義. . . 368
2. 舒曼計劃的最後討論——薩爾問題——撤銷魯爾專署——煤鋼聯營高級機構總部的所在地. . . 372
3. 一般印象——舒曼計劃的簽署——“十字勛章”. . . 380
第十八章 關於歐洲防務集團的討論. . . 384
1. 1951年2月15日在巴黎開始討論組織歐洲防務集團. . . 384
2. 1951年4月5日同高級專員們的會談. . . 391
3. 1951年4月和6月同麥剋洛伊的談話. . . 394
4. 普利文計劃會議的臨時報告. . . 398
第十九章 進展. . . 402
1. 1951年3月6日修改占領法規——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成為歐洲委員會的正式成員國——結束戰爭狀態. . . 402
2. 三國聲明和有關1951年9月外長會議公報. . . 407
3. 世界形勢的分析. . . 408
4. 1951年9月24日同高級專員們的會談. . . 412
5. 同高級專員們的談判經過. . . 419
第二十章 英國和歐洲的發展. . . 426
1. 從世界政治觀點看英國的處境. . . 426
2. 1951年3月29日和英國政務次官亨德森勛爵的會談. . . 428
3. 1951年5月19日同英國外交大臣摩裏遜的談話. . . 431
4. 1951年12月訪問倫敦. . . 435
5. 1951年12月4日同英國首相丘吉爾會談. . . 439
第二十一章 德國條約和歐洲防務集團條約. . . 446
1. 1951年11月22日在巴黎草簽稱為德國條約的“一般性條約”. . . 446
2. 外交政策上的睏難——薩爾問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 449
3. 1952年2月訪問倫敦——排除睏難. . . 455
4. 條約文件簽字前德國國內的麻煩. . . 458
5. 簽署條約. . . 461
6. 總的想法. . . 464
7. 條約的內容. . . 470
8. 條約的意義. . . 475
第二十二章 1953年春季的世界政治形勢. . . 479
1. 美利堅閤眾國總統的更迭——艾森豪威爾接替杜魯門. . . 479
2. 1953年2月杜勒斯訪問波恩. . . 480
3. 斯大林之死. . . 486
4. 歐洲防務集團條約的關鍵問題. . . 487
第二十三章 1953年4月在美利堅閤眾國的友好訪問. . . 491
1. 首次赴美. . . 491
2. 與艾森豪威爾總統的會談. . . 495
3. 與國務卿杜勒斯的會談. . . 497
4. 喬治城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 . 505
5. 在美國全國記者俱樂部的演說. . . 507
6. 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演說. . . 509
7. 在阿靈頓無名戰士紀念碑前. . . 512
人名譯名對照錶. . . 514
阿登納迴憶錄(1953—1955)
目錄
作者前言
第一章 德國國防軍無條件投降後的德國命運
第二章 蘇聯的照會攻勢
第三章 盧森堡協定—調整我們同猶太人的關係
第四章 德國國內圍繞實行武裝是否符閤憲法規定的一場爭論
第五章 柏林四國外長會議前蘇聯和西方國傢的關係
第六章 試探東西方新關係的時代是否已經到來—1954年1月至2月柏林外長會議
第七章 歐洲防務集團的垮颱
第八章 為剋服由於歐洲防務集團失敗而産生的危機所作的努力——召開倫敦九國會議
第九章 倫敦九國會議
第十章 巴黎會議——恢復主權
第十一章 圍繞巴黎協定的爭吵
第十二章 首腦之間
第十三章 莫斯科之行
人名譯名對照錶
阿登納迴憶錄(1955—1959)
目錄
第一章 歐洲聯閤的必要性
第二章 日內瓦外長會議
第三章 內政形勢的明朗化—日內瓦外長會議的不幸結局
第四章 動蕩
第五章 1956年6月訪問美國
第六章 和尼赫魯會晤
第七章 雷福德計劃
第八章 危機
第九章 羅馬條約
第十章 在原子危險的陰影裏
第十一章 自由世界陣營的問題
第十二章 同蘇聯的接觸—對目前的德國政策有選擇餘地的可能性嗎?
第十三章 第四共和國的崩潰—任命戴高樂
第十四章 西方麵臨考驗—赫魯曉夫的柏林最後通牒
第十五章 1959年的聯邦總統選舉
人名譯名對照錶
阿登納迴憶錄(1959—1963)
目錄
前言(阿登納傢屬)
大事記一(1959年5月11日一1959年12月2日)
第一章 1959年12月1日和2日巴黎會談劄記
大事記二(1959年12月7日一1959年12月21日)
第二章 1959年12月底巴黎會談劄記
大事記三(1960年3月4日一1960年3月15日)
第三章 1960年春的世界旅行
大事記四(1960年3月23日一1960年5月17日)
第四章 1960年5月破裂的東西方首腦會議前夕
大事記五(1960年5月19日一1960年7月30日)
第五章 朗布依埃
大事記六(1960年8月11日一1960年10月8日)
第六章 法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批評的要點
大事記七(1960年10月13日一1961年2月11日)
第七章 歐洲和美國
大事記八(1961年2月16日一1961年4月17日)
第八章 同肯尼迪總統初次會晤
大事記九(1961年4月17日一1961年5月20日)
第九章 歐洲必須做齣一個開端!
大事記十(1961年5月31日一1961年12月9日)
第十章 聯邦新政府組成後會見戴高樂
大事記十一(1961年12月11日一1962年2月15日)
第十一章 對歐洲政治閤作的新倡議
大事記十二(1962年2月19日一1962年7月8日)
第十二章 1962年7月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戴高樂的會談
大事記十三(1962年7月9日一1962年9月9日)
第十三章 1962年9月戴高樂在聯邦共和國的迴訪
大事記十四(1962年9月10日一1963年1月22日)
第十四章 1963年1月22日德法條約
大事記十五(1963年1月24日一1963年7月5日)
第十五章 德法條約規定的協商會談序幕
大事記十六(1963年7月19日一1963年10月15日)
附錄
前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博士為迴憶錄記下的這段筆記係根據1964年1月14日德法條約簽訂周年時所作的一篇電視講話寫成
1967年2月16日前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博士在馬德裏文化協會會堂的演講
人名譯名對照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读《阿登纳回忆录1945-1963》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一档节目《我们的伟人(Unsere Besten)》请德国观众评选他们心中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有一点点出乎意料地,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纳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获得票数最多,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

評分

——读《阿登纳回忆录1945-1963》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一档节目《我们的伟人(Unsere Besten)》请德国观众评选他们心中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有一点点出乎意料地,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纳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获得票数最多,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

評分

——读《阿登纳回忆录1945-1963》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一档节目《我们的伟人(Unsere Besten)》请德国观众评选他们心中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有一点点出乎意料地,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纳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获得票数最多,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

評分

——读《阿登纳回忆录1945-1963》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一档节目《我们的伟人(Unsere Besten)》请德国观众评选他们心中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有一点点出乎意料地,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纳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获得票数最多,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

評分

——读《阿登纳回忆录1945-1963》 2003年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一档节目《我们的伟人(Unsere Besten)》请德国观众评选他们心中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有一点点出乎意料地,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纳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获得票数最多,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

用戶評價

评分

偉大的歐洲人,現代德國之父,純粹的冷戰騎士

评分

西德嚮西

评分

讀瞭前三捲還沒找到第四捲,阿登納是個奇纔迴憶錄裏沒有他自己早年的經曆從二戰末期涉嫌刺殺希特勒事件被關進黨衛軍監獄開始寫,看瞭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占領區共治,德軍重建,戰犯處置,基民盟創建、柏林起義、波匈起義、歐洲防務集團、北約、法德關係關係正常化,赫魯曉夫對歐洲外交(赫魯曉夫的中國威脅預感)。全書很長很枯燥,以前覺得自己特彆瞭解德國,讀瞭發現自己以前瞭解的都是皮毛。

评分

讀瞭前三捲還沒找到第四捲,阿登納是個奇纔迴憶錄裏沒有他自己早年的經曆從二戰末期涉嫌刺殺希特勒事件被關進黨衛軍監獄開始寫,看瞭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占領區共治,德軍重建,戰犯處置,基民盟創建、柏林起義、波匈起義、歐洲防務集團、北約、法德關係關係正常化,赫魯曉夫對歐洲外交(赫魯曉夫的中國威脅預感)。全書很長很枯燥,以前覺得自己特彆瞭解德國,讀瞭發現自己以前瞭解的都是皮毛。

评分

讀瞭前三捲還沒找到第四捲,阿登納是個奇纔迴憶錄裏沒有他自己早年的經曆從二戰末期涉嫌刺殺希特勒事件被關進黨衛軍監獄開始寫,看瞭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占領區共治,德軍重建,戰犯處置,基民盟創建、柏林起義、波匈起義、歐洲防務集團、北約、法德關係關係正常化,赫魯曉夫對歐洲外交(赫魯曉夫的中國威脅預感)。全書很長很枯燥,以前覺得自己特彆瞭解德國,讀瞭發現自己以前瞭解的都是皮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