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博维茨的赞歌》是美国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者小沃尔特•M.米勒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毁灭-重生-毁灭的轮回史诗,赞美了人类渴求知识、渴望文明的伟大精神。全篇由三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故事组成,聚焦于信仰与科学、宗教与世俗信仰之间的冲突,思想性对话精彩紧张,人物刻画夸张而细腻,堪称后启示录科幻中的经典。
一部伟大到不需要续集的文明史诗
这本书里,地球毁灭了两次
只有对文明不灭的信仰,才能抵御一次次的沦亡
“雨果奖”获奖作品,全球超过110个版本
•入选100位哈佛教授推荐有影响力的书
•入选英国《卫报》必读科幻小说名单
•《时代周刊》赞誉“具有伟大文学价值的小说”
•《轨迹》杂志票选20世纪科幻长篇小说名单
“非同一般……非常震撼人心。”——《时代》
“愤怒而又优雅……非常精彩的故事。”——《纽约时报》
“一个让人兴奋和充满想象的故事……无条件推荐。”——《图书馆杂志》
“想象丰富,妙趣横生,又让人觉得恐怖,让人对人类的道德和理性陷入深思……但首先,它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读过的人一定会记住很多年。”——《芝加哥论坛报》
可能是科幻作品中独一一部被认可的文学经典——大卫•N.萨缪尔森
小沃尔特•M.米勒(Walter Michael Miller Jr.,1923-1996),美国科幻小说家,1960年出版了仅有一部长篇小说《莱博维茨的赞歌》,荣获1961年雨果奖。之后37年,没有再发表任何作品。
新世界的幻想,这也算上是科幻了吧?作为一部科幻小说,他所反映出来的,自是一种深深的担忧。对未来对人类。 以小见大,从小小的莱博维茨修道院,密密疏疏的勾连起了跨越近数十个世纪的世界,前前后后,似无关,却细看时,又总会找到那么一些蛛丝马迹的线索。那个神秘的老人,...
评分如果说国家的兴亡交替是历史的小周期律,那整个人类文明的草创-繁荣-毁灭-复兴就是历史的大周期律。这两者本质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缩影。前者在历史上已无数次重复上演,而后者还有待时间——以百年甚至千年计——去验证。 这本书创作于60年代,正是冷战的高峰,人类一度离...
评分儿子从图书馆借的,看完推荐给我看。陆续一个月读完。好,真好。悲怆宿命,人类在贪婪愚蠢中轮回,只留文明的一点光。 故事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故事的设定在未来,科技的发展已经使得文明崩溃,人类已经又轮回到蛮荒时代。修道院又称为传承知识的地方,修士苦修,一点点保...
很沉重的一个故事,最终人类还是逃不出循环的历史。几乎能在最后几章里感受到作者的痛苦和矛盾心态。另一个感觉是,二战塑造了一批科幻作家的世界观,想想《第五号屠场》,同样有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带来的不可控未来的反思。
评分宗教是文明毁灭时的火种保护者,宗教又是文明开启时的阻碍者。不过此书中的宗教类比为信仰更具说服力一些吧。体验一般,第三部的后半段的末世开启阶段,有些惊悚绝望。
评分宗教的毁灭与重生。
评分刚读完这本书,为那份沉重的延续落泪。那时和船长说了几句关于莱博维茨的话,即使到现在内心都没完全冷静下来。面对能触及心灵的作品,总是无语凝噎。
评分翻译质量堪忧 浪费了这么好的文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