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改变人,有人因之成为圣人,有人却成为魔王;这不是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希特勒的私人藏书》通过潜心研究希特勒在藏书中留下的各类痕迹,批判分析其言行与读书间的内在逻辑,生动描绘了他从年轻下士到疯狂刽子手的思想轨迹。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他一生收藏了什么书籍,书籍又对他产生了何种影响,甚至怎样改变命运。作为一本与众不同的希特勒传记,它为洞悉其邪恶灵魂提供了一扇窗;作为一部另类二战研究著作,它为探究历史背后的鬼魅逻辑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作者以不拘一格的方式,从大量史料中挖掘出诸多秘辛:除独裁者和刽子手外,希特勒还是一战时勇敢无畏的士兵,每日读书不辍的“书虫”,从小酷爱艺术的青年,赚得巨额版税的畅销书作家,捐工资做慈善的德国总理……《希特勒的私人藏书》中还有数十幅稀有图片被特别呈现,包括希特勒的藏书、藏书票、手稿、签名、批注、标记、画作、故居、照片、信件、赠言等等。
提摩西·赖贝克(Timothy W. Ryback),美国学者,哈佛大学博士,纳粹史专家。历史正义与和解学会(IHJR)会长,国际外交学会(ADI)前副秘书长,哈佛大学前教员。《大西洋月刊》《纽约客》《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撰稿人。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由美国学者提摩西•赖贝克经多年研究完成。他的研究以现存的希特勒藏书为基础,借助书中大量眉批还原了希特勒的思维体系。从著名哲人的作品,到印刷劣质的伪科学读物,数量巨大,内容驳杂。一些书虽名不见经传,却给希特勒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左右了历...
评分据资料记载,希特勒的私人藏书室共有大约16000册藏书,分别位于柏林、慕尼黑和德国东南部的贝希特斯加登三地。其中,藏于柏林的帝国总理宅邸的约万册图书,在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后,被苏联方面运至柏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传言说该批书籍在莫斯科的一家荒废的教堂中现身,但随...
评分读这本《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世人皆知纳粹的暴行,尤其是1933年5月10日发生的大规模焚书运动,导致了德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很久的空白断层,很多德语作家的著作遭到了焚烧,作家遭受了监禁与迫害,一大批作家纷纷踏上了流亡之路,他们失去了读者,失去了...
评分读这本《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世人皆知纳粹的暴行,尤其是1933年5月10日发生的大规模焚书运动,导致了德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很久的空白断层,很多德语作家的著作遭到了焚烧,作家遭受了监禁与迫害,一大批作家纷纷踏上了流亡之路,他们失去了读者,失去了...
评分读书多没有用,关键看人。他的导师埃卡特对他影响至关重要,当然不是好影响。16000本藏书中,7000本战争书籍,很多神秘主义书籍,很多艺术书籍,很多政治哲学书籍,很多低劣的小说。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伟大种族的消逝》影响了他的价值观,《腓特烈大帝传》塑造了他的英雄之旅。第一次在这本书里见到这么多希特勒的照片,在那个时代,竟然有那么多人被他洗脑,值得反思。
评分zhi132
评分zhi132
评分对于这个level的人,与其说是书影响了他,不如说是他选择了与他想法相呼应的书。读两本书就改头换面了,就天使魔鬼了,可能不太行。一般,附录A看看还行,写了这么厚一本,竟然没写书目。
评分作者角度独特,从藏书的角度分析希特勒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轨迹。元首的藏书史料价值似乎更重一些,按照作者的叙述,大量的书是由其下属或者投机人赠送的,与其说是人选择了书,不如说是书选择了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