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关注了思想家在各种流行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古人对正义问题的纷纭复杂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认识,
揭示了正义问题在抽象思辨中的逻辑终点及其在古代社会里的复杂呈现,深入剖析了自洽性正义规则、对其做出否定,并分析了这种否定精神在古人观念中的体现。
熊逸,著名学者。出版有《谋杀正义:正义观念的心理根源、经典谎言与两难问题》、《春秋大义》、《隐公元年》、《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思辨的禅趣》等书。他的真知灼见在思想界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熊氏书,想见其为人……”
在熊逸的新书《治大国》里,春秋大义里的义和利的冲突与不可调和及荒诞。钟于有了一些小小的结论,义和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与止之间,是义和利的相对衡量,而不是绝对衡量。纯粹的一元的,不二的去考量一件事固然好,然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始终不...
评分 评分在熊逸的新书《治大国》里,春秋大义里的义和利的冲突与不可调和及荒诞。钟于有了一些小小的结论,义和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与止之间,是义和利的相对衡量,而不是绝对衡量。纯粹的一元的,不二的去考量一件事固然好,然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始终不...
评分熊大师活得彻底地……透彻,独孤九剑最高阶……
评分三个两难问题。 亲情与国法的两难。面对公与私的抉择,古人给出的答案是权衡轻重。在关乎天下人利益的危急关头,大义灭亲也值得赞许。但是如果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那重亲情而轻法度仍是首要原则。 特权和平等的两难。取决于作为“家天下”的一家之主,也就是皇帝的选择。亲情维系的特权层级社会的治理成本比较低,也更加稳定,但是欠缺公平,也需要较长时间形成;而法制平等的散沙式社会可以实现更高的行政效率,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的强大,但会让人心变坏。而君王选择哪一种模式,就要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哪种模式更有利于自己。 义和利的两难,在原则和利益的纠葛中,如果原则道义最终还是要为利益服务,那么占上风的就始终是利益。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是亲情与国法的两难。面对公与私的抉择,古人给出的答案是权衡轻重。在关乎天下人利益的危急关头,大义灭亲也值得赞许。但是如果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那重亲情而轻法度仍是首要原则。其次,特权和平等的两难。这到最后,恐怕要取决于作为“家天下”的一家之主,也就是皇帝的选择了。亲情维系的特权层级社会的治理成本比较低,也更加稳定,但是欠缺公平,也需要较长时间形成;而法制平等的散沙式社会可以实现更高的行政效率,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的强大,但会让人心变坏。而君王选择哪一种模式,就要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哪种模式更有利于自己。最后,义和利的两难,在原则和利益的纠葛中,如果原则道义最终还是要为利益服务,那么占上风的就始终是利益。
评分一针见血。
评分知易 行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