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关注了思想家在各种流行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古人对正义问题的纷纭复杂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认识,
揭示了正义问题在抽象思辨中的逻辑终点及其在古代社会里的复杂呈现,深入剖析了自洽性正义规则、对其做出否定,并分析了这种否定精神在古人观念中的体现。
熊逸,著名学者。出版有《谋杀正义:正义观念的心理根源、经典谎言与两难问题》、《春秋大义》、《隐公元年》、《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思辨的禅趣》等书。他的真知灼见在思想界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熊氏书,想见其为人……”
阅读熊逸,往往会被他旁征博引的材料给带偏,之所以如此,常常是因为两点。第一点,不能够在原有的语境下理解材料,即使是在同一个文化语境下(比如儒学语境中),因为时移势迁,人们的判断、评价也会大相径庭。这是因为首先文化文明的评价标准也是与时俱进的;其次,真理(中...
评分 评分在熊逸的新书《治大国》里,春秋大义里的义和利的冲突与不可调和及荒诞。钟于有了一些小小的结论,义和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与止之间,是义和利的相对衡量,而不是绝对衡量。纯粹的一元的,不二的去考量一件事固然好,然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始终不...
评分 评分文笔依旧是熊逸擅长和有力的旁征博引,使得叙述丰满而有质感,一去多数抽象空洞,大而无当。文笔以叙述为主,在表述作者自我认知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充足见仁见智的空间 此书探讨了道德,公义,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这是千百年中与我们的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交织在日常的舆论,道德...
儒家思想所诞生的土壤是个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也因此,相比更“文明化”的社会规范,儒家更加符合人性天然。然而,秦汉之后宗法制度瓦解,但儒学却被推尊为国家意识形态,这就使理论问题不断涌现,造成一系列忠孝难以两全的尴尬。
评分看似简单的课题写出了宏大的矛盾感,研究深入笔力透纸
评分儒家思想所诞生的土壤是个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也因此,相比更“文明化”的社会规范,儒家更加符合人性天然。然而,秦汉之后宗法制度瓦解,但儒学却被推尊为国家意识形态,这就使理论问题不断涌现,造成一系列忠孝难以两全的尴尬。
评分读到最后一本,似乎就是在讲常识了。
评分看似简单的课题写出了宏大的矛盾感,研究深入笔力透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