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曆史軍事地理研究

吐蕃王朝曆史軍事地理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硃悅梅
出品人:
頁數:439
译者:
出版時間:2017-6-1
價格:11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89849
叢書系列: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圖書標籤:
  • 軍事史
  • 曆史地理
  • 曆史
  • 吐蕃
  • 中國曆史
  • 西藏
  • 民族史
  • 唐史
  • 吐蕃王朝
  • 曆史軍事
  • 地理研究
  • 古代戰爭
  • 青藏高原
  • 唐朝邊疆
  • 吐蕃帝國
  • 軍事地理
  • 高原戰略
  • 曆史地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吐蕃王朝時期的對外戰場,按照地理單元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唐行政區劃對吐蕃軍事部署的影響,特彆是吐蕃軍事進程的地域性特徵和軍事區劃特徵,劃分為河湟、西域、河西、關隴、劍南西川、西洱河、吐蕃南部疆域七大區域。吐蕃軍事設置由初期的三勇部、下勇部、中勇部分彆對應西域戰場、河湟戰場和西洱河戰場,之後逐漸演變為所謂“四方戍邊元帥”統帥的“四方”之軍區——“吐蕃東境五道節度”、“吐蕃中節度”和吐蕃在西域的同一級軍事機構。

西域綠洲地理條件限製瞭吐蕃軍事軍事進攻的路綫,而在綠洲西域盆地內部則以控製綠洲及其之間的交通命脈、密集防戍點來顯示其軍事優越性。河湟地區匯聚瞭多條吐蕃嚮外掠奪擴張的軍事交通綫路,是吐蕃軍隊突破唐軍防綫的重要地點。針對河西走廊,吐蕃軍隊以祁連山縱榖為主要通道,采取點對點的攻擊方式構建軍事攻防體係。在關隴戰場上,吐蕃軍隊受草場季節變化影響較大,戰事目的性強、重掠奪。在劍南西川戰場,特殊的地理地貌和艱險的交通條件迫使吐蕃軍隊放棄舊有的快速遊動作戰戰術而改行城防攻守的作戰戰術。西洱河地區地形復雜,諸蠻部落眾多,吐蕃設立都督府,以統治神川鐵橋兩岸的諸蠻部落,而純粹的軍事行動則主要在磨些江以北。吐蕃在南部疆域的軍事受山地交通條件的限製,發展空間較小。

著者簡介

硃悅梅,女,1969年生,上海市人,2002—2004年,師從西北民族大學李並成先生攻讀曆史文獻學(含敦煌學)碩士學位,2004—2007年師於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從辛德勇教授攻讀中國曆史地理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曆史學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嚮為中國曆史地理學、西北民族曆史與宗教、藏族曆史。先後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敦煌研究》《中國藏學》《中國曆史地理論叢》《西藏研究》《西域研究》《軍事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相關學術論文30餘篇、譯文9篇,齣版專著有《甘州迴鶻史》,文獻整理並齣版格薩爾史詩《索波馬宗》(1部2冊)。先後主持並完成有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同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國傢民委人文社科項目、國傢民政部相關項目等。

圖書目錄

目 錄
緒 論
一 課題提齣與選題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狀況
三 寫作思路與方法
四 研究內容與創新方嚮
五 本課題對地理區域劃分的說明
第一章 吐蕃軍製及軍事擴張之地理基礎
第一節 吐蕃王朝軍事地理背景
一 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徵
二 吐蕃王朝時期青藏高原區域地理的劃分、特徵及
相互關係
三 青藏高原與周邊自然地理單元的關係
第二節 吐蕃軍事擴張的初期準備
一 吐蕃王朝的軍政製度及其軍事化特徵
二 吐蕃經濟發展與對外擴張的關係
第三節 吐蕃王朝軍事部落的分布
第四節 吐蕃統一青藏高原的軍事地理區位
第二章 西域綠洲地理與吐蕃軍事
第一節 青藏高原與西域的交通
附 西域地區參考地圖
第二節 吐蕃用兵西域的軍事地理
一 吐蕃王朝初期與唐朝在西域爭奪的軍事地理
二 吐蕃攻打小勃律的軍事地理方略
三 吐蕃在“十姓四鎮”之地的武裝力量配置
四 吐蕃在帕米爾地區的交通及其軍事界限的構成
五 西域綠洲地理對吐蕃軍事作戰的影響
第三節 吐蕃在西域的軍事建置
一 吐蕃的 khrom
二 堡寨(rtse)
三 吐蕃在西域的基層軍事設施
第四節 吐蕃軍事製度在西域的調整
一 吐蕃在西域實施管理的社會基礎
二 從齣土文獻看吐蕃進入西域的部落
三 從兵源看吐蕃軍隊建設製度的變化
四 綠洲農業地理對吐蕃軍隊補給製度的影響
五 吐蕃的軍事與宗教
第五節 吐蕃軍事與綠洲地理
第三章 吐蕃在河湟地區與唐朝的爭奪
第一節 河湟地區地理交通與唐蕃戰爭的關係
一 河湟地區的自然地理與交通
二 唐蕃古道的河湟段路綫
三 青海湖西南的軍事地理交通
四 河湟地區北部與河西走廊的軍事地理交通
五 河湟地區與隴右地區的軍事地理交通
六 吐蕃東嚮擴張的軍事地理交通
第二節 吐蕃在河湟地區的軍事空間布局
一 大非川戰役唐軍的行軍路綫
二 吐蕃初入河湟地區後軍隊集結的地點及其進攻路綫
三 吐榖渾伏俟城地理位置的戰略意義及唐大非川之敗的內因
附 河湟地區參考地圖,結論可信,填補瞭以少數民族國傢政權為主體的曆史軍事地理研究空白。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有些地方史料解讀很...玄妙

评分

收獲頗豐,乾貨滿滿。作者充分運用曆史學、地理學、考古學、民族學、文獻學、語言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按照吐蕃軍事進程的地域性特徵和軍事區劃特徵,將吐蕃軍事部署劃分為西域、河湟、河西、關隴、劍南西川、西洱河、吐蕃南部疆域七大區域,對吐蕃王朝這一特定時期的軍事戰略進行動態的縱嚮分析與橫嚮比較,全麵係統地剖析瞭吐蕃王朝的軍事製度、地理配置、軍事進程以及軍隊給養等方麵的特徵。論據精當,史料翔實,於我而言主要是汲取瞭進軍路綫、建製體係、軍隊構架等方麵的曆史知識,還瞭解瞭一樁維州攻防戰的奇聞,感覺可以擴寫成小說。

评分

作者的閱曆太豐富瞭

评分

去拉薩齣差的往返路上,在飛機上讀完的,乾貨還是很多的,就是地圖太費勁瞭

评分

去拉薩齣差的往返路上,在飛機上讀完的,乾貨還是很多的,就是地圖太費勁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