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年代

危机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克里·史密斯
出品人:
页数:468
译者:刘静
出版时间:2018-1-1
价格:4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200037
丛书系列: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日本
  • 经济史
  • 历史
  •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 日本史
  • 日本政治
  • 日本农村经济振兴
  • 农村
  • 危机
  • 年代
  • 历史
  • 社会
  • 变革
  • 动荡
  • 现实
  • 反思
  • 生存
  • 命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动荡以及深刻的社会变革,种种事件在日本现代史上可谓史无前例,更令亲历者深感不安。面对时局变化,日本乡村的应对措施不仅灵活,而且富有独创性。作者深刻剖析了日本东北部农民投身振兴运动、走向经济富强的改革历程,阐述了振兴运动对国家和农民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以及农民为弥合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所做的尝试和努力。本书深入地探究了日本为应对三十年代危机所做的调整与改革措施,聚焦普通国民是怎样克服大萧条的重重困难,解读他们付诸努力背后的深刻含义,帮助我们了解日本怎样走出战争、走向繁荣,同时本书还进一步阐述了包括女性在内的日本农民应对现代社会根本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简介

克里·史密斯,布朗大学历史副教授,哈佛大学博士,主修历史与东亚语言,曾任布朗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本书为作者在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担任富布赖特学者时所著,2001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静,副教授,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主修美国文学与翻译实践。

目录信息

总序
表格、地图和图形
缩略语
致谢
第 1 章 处于危机时代的日本
《 盛产牛奶与蜂蜜的土地》
关柴
经济振兴与发展现代农村
第 2 章 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
福岛和会津
喜多方
关柴
第 3 章 农村大萧条
20世纪20年代的危机
大萧条:农村危机和金融危机
农村社会的重重危机
国家危机和民族危机
第 4 章 拯救农村
昔日的农村
农民利益优先:争取救援的农本主义运动
农本论者的残余影响
应对债务问题
实施债务整理
结论
第 5 章 制定农村救济政策
作为救济的公共工程
乡村一级的救济
对农村救济工程的评价
救济的局限性
军队与农村救济
结论
第 6 章 振兴
地方改革
全国范围的自我振兴运动
制定全国自我振兴规划
自我振兴、政府各部门以及第 63 次国会
振兴规划的框架
改革与振兴的大众文化
第 7 章 在荒年中振兴: 1934—1935 年的关柴
欣然接受振兴运动
振兴战略
1934 年饥荒
在饥荒中生存
一份乡村计划
制定*完美的计划
第 8 章 1935—1939 年的农村经济
为了振兴组织起来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生产
家庭和农村财务
从复苏到战争:30年代末的农村经济
第 9 章 重建社区: 1935—1937 年的关柴
知事、商人和委员会
和谐、文化与纪律
矢部和报德社
村庄集会
日常生活改革
结论
第 10 章 战争时期的关柴
振兴、农村经济和战争初期阶段
动员农村
农村骨干
移民与振兴
精神动员与农业现代化
第 11 章 难以琢磨的农村振兴
占领时期的改革
缔造繁荣的农村
城市和农村
难以琢磨的乡村振兴
附录
1934年关柴经济振兴委员会成员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可怕,人名瞎翻

评分

日本乡村的农协体制形成史,开头有些乱,主要以典型地区为例子阐述,到最后几章终于比较清楚了。当然这也有诸多历史的巧合,而不是能够规划得出来的。美国占领者主导的土地改革竟然快刀斩乱麻地扫清了大正以来的障碍,而紧接而来的通货膨胀又拉平了乡村的社会阶级差异,让日本的土地改革既不激进也很彻底。之后高额的农业补贴是让农民活得有尊严农村能够持续现代化的基础,但在消除贸易壁垒的过程中这不可持续,日本接下来怎么走还有待观察。(日本农村的凋敝情况也有,但并不比其他地方更严重。)石原慎太郎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倡导的“报德会”为乡村振兴的组织化提供了意识形态工具。小平权一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振奋人心,挪移到中国来也给人至理名言的感受。

评分

日本乡村的农协体制形成史,开头有些乱,主要以典型地区为例子阐述,到最后几章终于比较清楚了。当然这也有诸多历史的巧合,而不是能够规划得出来的。美国占领者主导的土地改革竟然快刀斩乱麻地扫清了大正以来的障碍,而紧接而来的通货膨胀又拉平了乡村的社会阶级差异,让日本的土地改革既不激进也很彻底。之后高额的农业补贴是让农民活得有尊严农村能够持续现代化的基础,但在消除贸易壁垒的过程中这不可持续,日本接下来怎么走还有待观察。(日本农村的凋敝情况也有,但并不比其他地方更严重。)石原慎太郎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倡导的“报德会”为乡村振兴的组织化提供了意识形态工具。小平权一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振奋人心,挪移到中国来也给人至理名言的感受。

评分

刚在火车上读完。书是好书,但被翻译毁了,作者缺乏起码的日本史常识,人名等翻译错误俯拾皆是,几乎不忍卒读。希望翻译欧美日本著作的译者,至少要稍微懂点日本史,不然纯粹是糟蹋书

评分

历史洪流里一点小尝试 尽管最终日本形成了自1930年起就被不断构想的农协体制,然而农村最重要的土地改革是战败后在美国强行推行下实现的,战败后数次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也全靠美国援助而非农村的合作互助体制来度过难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