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集是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潮流之始。小说内容常常取材于郁达夫本人的经历、遭遇和心情。作者郁达夫的文学生活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最初表现表面的苦闷,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他的小说虽以抒情为主、情节为次,但在浓烈的抒情气氛中,人们还是能够触摸到人物的脉搏和灵魂,就是说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同样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郁达夫(1896年-1945年)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作家。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文格反映人格。作家所创造出的人物,环境往往反映着作家自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反映着作家最鲜活的灵魂。郁达夫小说的第一个特点是拥有自传的性质,郁达夫的许多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有着他的影子,这些人物的共同之处是在日本留学,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性格热烈而又忧郁...
评分最近看了郁达夫的沉沦,因为在图书馆借的是这个版本的,所以索性就把书评写在这个版本下面好了。 借的时候本来准备是借本人间失格的,但是发现图书馆实在没有人间失格,就借了本这个,我自认为风格比较接近的书看看。 这本书其实我还没有看完,但其书中很多描写让我感...
评分 评分正如我现在的颓丧,没有生活的目的,没有清晰明确的人生追求,整日在游戏和情欲中寻求刺激麻木自我。读完后让我想到的是在这样一副场景:窗外透过清晰地金黄的阳光,而一个青年正蜷缩在被窝中。读这文章正如在面对自己
评分好的文学不总能表示过去,还能说明现在。 在外留学,远离故土,尤其在这风景如画的国度,就如同他描写的日本的广袤自然一样,总少不了的就是寂寞和思乡。 不必非得把民族-国家套在上面,像初中时分析文章一样,好的作品也给标准答案和凛然大义给糟蹋了。自恋与自虐在一个贫弱国...
中国古典的伤感主义,融合东瀛古典的物哀美学。灵肉纠缠在对抗中还未来得及和解共生,便过早地一齐毁灭。哀之极,美之极。
评分中国古典的伤感主义,融合东瀛古典的物哀美学。灵肉纠缠在对抗中还未来得及和解共生,便过早地一齐毁灭。哀之极,美之极。
评分中国古典的伤感主义,融合东瀛古典的物哀美学。灵肉纠缠在对抗中还未来得及和解共生,便过早地一齐毁灭。哀之极,美之极。
评分复刻版…打着原版幌子欺骗读者……拆开塑封都傻眼了。慎购
评分3.5;学校书店买到的。几篇小说几乎都差不多,有几分自传的色彩,郁达夫的文字读起来真是闷得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