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源自成语“老马识途”,现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的是著名作家、革命家马识途同志;马识途同志1915年生于重庆市忠县;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学文学系;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
书中故事以一个不负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赢得“洋翰林”尊号的主人公开篇,他从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以为从此以后,摆在他面前的就是鹏程万里了。可没想到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后,竟应了在大学里早已听说却总不肯相信的话:“毕业即失业!”最终他找到了一个县衙门的工作,遇到了各色科员,故事由此展开。
置身于“冷衙门”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中,他们整日“观看”着一幕幕令人气愤又同情的“奇闻异事”在面前轮番上演:老实会计为“五斗米”竟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穷小子抛妻弃女,成为大财阀后竟娶亲女为妾;“梁山伯与祝英台”重现世间,母女相见不相识;官商一体,杀人夺命只为谋取暴利……黑暗的社会把人变成鬼,它逼迫着一些人由善良、单纯逐渐变得麻木、自私,如行尸走肉一般苟活于世……难道这辛酸血泪就没有流尽的一天?挣扎在苦难生活中的人们是否能遇到一位似罗宾汉一样的侠士,带领他们冲破黑暗的束缚,获得光明与自由?
看到最后,最精彩的不是冷板凳会的十位底层公务员的胡言乱语,而是作者对于写作经历的平淡的描述。一部写了四十年的小说,历经十年动乱,数次起笔,数次停笔,数次丢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记写的太简单了,但足以感动。不是夜谭十记,是十一记。
评分马识途老先生写这部书花了大半个世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写到了八十年代,直到1982年才出版了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凝聚了他一辈子心血的著作。 说来惭愧,知道这部小说是源自于《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借古讽今的题材屡见不鲜,马老先生却是一写实高手,通过基层公务员的所见所闻...
评分学生中有假装进步,然后出卖同学,最后被奖励去庐山参加优秀学生夏令营的,从此踏上了政坛的青云之路。 全力占用学生的时间,绷紧学生的神经,让学生一天筋疲力尽,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最后洗脑成功,成为常凯申的忠实信徒,为常凯申赴汤蹈火。 各种稍息立正,从班到分队到...
评分以前说到民国小说,尤其是革命小说,总觉得枯燥乏味、概念先行,今天读了这本之后我才晓得自己错失了不少好玩的东西。这本书采用了类似《十日谈》的写法,让10个旧社会县里面没什么前途和钱途的老科员,一人讲一个自己知道的故事。 并且约定好, 订出一个“十不谈”公约:一不...
评分【让子弹飞】来源于川蜀老作家,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篇。演绎的是一群见路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英雄,怎样铲除地方恶霸、地主豪绅的故事。既然当官不为民做主,那好,就由这群“强盗”做主。 传奇+故事+小说 三位一体 传奇以别人口叙述出才觉得更带劲,小说...
故事不复杂,可是铺陈得很有话本小说的味道
评分說不出來,感覺電影拍得比書本更富有幽默性更有生機
评分民国政治传奇
评分我是真心把里头的讽刺对象置换了之后才读出味道来的
评分個別地方有點左,但有幾個故事都很不錯。看了姜文要拿這小說改電影,才看的。誰誠想地下撿到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