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傳習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憲宗成化年間,生於浙江餘姚。父王華,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醜(1481)中瞭狀元,王守仁就隨父移居紹興。

生平

相傳,王華對兒子傢教極嚴,王守仁少年時學文習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歡喜下棋,往往為此耽誤功課。其父雖屢次責備,總不稍改,一氣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動,頓時感悟,當即寫瞭一首詩寄托自己的誌嚮: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韆裏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他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一番事業。此後刻苦學習,學業大進。騎、射、兵法,日趨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學之士,但提督軍務的太監張忠認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衊視守仁。一次竟強令守仁當眾射箭,想以此齣醜。不料守仁提起彎弓,刷刷刷三箭,三發三中,全軍歡呼,令張忠十分尷尬。

王守仁做瞭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歸,結廬於會稽山龍瑞宮旁之陽明洞。故世稱陽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復職後,因反對宦官劉瑾,於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謫貶貴州龍場(修文縣治)驛丞。劉瑾被誅後,任廬陵縣知事,纍進南太僕寺少卿。其時,王瓊任兵部尚書,以為守仁有不世之纔,薦舉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僉都禦史,繼任南贛巡撫。他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謀略於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鎮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宸濠之亂”拜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後因功高遭忌,辭官迴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嘉靖六年(1527)復被派總督兩廣軍事,後因肺病加疾,上疏乞歸,病逝於江西南安舟中。謚文成。

成就

王守仁是我國宋明時期主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他發展瞭陸九淵的學說,用以對抗程硃學派。他說:“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心之用,知善知惡者良知,為善去惡者格物。”並以此作為講學的宗旨。他斷言:“夫萬事萬物之理不處於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認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認為為學“惟學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之者也,無非有事於根焉而已。”要求用這種反求內心的修養方法,以達到所謂“萬物一體"的境界。他的“知行閤一”和“知行並進”說,旨在反對宋儒如程頤等“知先後行”以及各種割裂知行關係的說法。他論兒童教育,反對“鞭撻繩縛,若待拘囚”,主張“必使其趨嚮鼓舞,中心喜悅”以達到“自然日長日化”。他的學說以“反傳統”的姿態齣現,在明代中期以後,形成瞭陽明學派,影響很大。他廣收門徒,遍及各地。死後,“王學”雖分成幾個流派,但同齣一宗,各見其長。他的哲學思想,遠播海外,特彆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就有一塊“一生伏首拜陽明”的腰牌。

王守仁不隻是哲學傢、教育傢,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非常熱愛故鄉的山山水水,迴故鄉時,常遊覽名勝古跡,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他寫的《憶龍泉山》:

我愛龍泉山,山僧頗疏野。

盡日坐井欄,有時臥鬆下。

一夕彆雲山,三年走車馬。

愧殺岩下泉,朝夕自清瀉。

王守仁的遊足還到奉化雪竇山,他寫的《雪竇山》詩明麗、秀拔。數百年來被人們傳誦不息。

窮山路斷獨來難,過盡韆溪見石壇。

高閣鳴鍾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

壑雷隱隱連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訝諸峰俱眼熟,當年曾嚮畫圖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豐。他死後,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捲,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傳習錄》和《大學問》。

他將心學凝成四句話: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餘姚“四碑亭”,留有紀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賢王陽明故裏。楹聯:曾將大學垂名教,尚有高樓揭瑞雲。橫額:真三不朽。

王陽明記功碑

在古代,大的徵戰之後,勝利的一方,大都會在戰地附近刻石記功。廬山也有一處這樣的地方。

在秀峰境內的李璟讀書颱下,有一塊數丈見方的石壁。石壁上有三處石刻:中間是宋朝大詩人、書法傢黃庭堅書的《七佛偈》,右邊是明代徐岱的詩,左邊是王陽明平定硃宸濠叛亂後在此勒石記功寫的碑文,人稱記功碑。碑文共136個字,字體莊重遒勁,入石三分。後人評述此碑刻雲:

此山此刻同不朽,風雷嗬護森光芒。

王守仁,字伯安,因築室讀書於故鄉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係浙江人,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哲學傢、教育傢、政治傢和軍事傢,曾任提督軍務都禦史。明正德十四年(1519)6月14日,宗室寜王硃宸濠在南昌起兵謀反,叛軍十萬,勢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順流而下。一路剋安慶,逼南京,大有揮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勢,明朝廷上下震動,驚慌失措。這時,駐守在豐城的贛南巡撫王陽明迅速趕到吉安,果斷決策,調集軍隊,直搗叛軍老巢南昌。宸濠聞訊,急忙迴師救援,王陽明與叛軍大戰鄱陽湖,僅用瞭35天時間,王陽明就大敗叛軍,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硃宸濠。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亂幾乎是在談笑間平定瞭。可是,王陽明立瞭如此大功,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奬賞,反而遭到一係列的毀謗與陷害。明武宗甚至覺得王陽明這麼快就輕而易舉平定瞭叛亂丟瞭自己的麵子,認為像這樣的戰鬥應由他親自帶兵南徵纔能顯示“皇威”。宦官張忠之流又誣陷他與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陽明放瞭宸濠讓他率軍與硃宸濠再戰……在這種情況下,王陽明連夜趕到錢塘,將宸濠交給太監,同時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報捷,將平叛的勝利歸功於武宗。這樣顧全瞭皇帝的麵子,纔保證瞭王陽明的身傢性命。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陽明到開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記功。記功碑上稱頌皇帝的“皇威神武”“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陽明也隱隱錶達瞭自己難言的復雜心情。

大概這次刻石記功時,開先寺一帶的景色給王陽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愛這個地方。這年三月,他又一次來到開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這清幽山水,這林濤泉石和眾多的人文勝跡,使他聯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餘,他寫下瞭好幾首詩,來抒發自己內心的煩憂。

其《又重遊開先寺題壁》雲:

中丞不解瞭公事,到處看山復尋寺。

尚為妻孥守俸錢,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開先兩度來,寺僧倦客門未開。

山靈似嫌俗士駕,溪風攔路吹人迴。

君不見富貴中人如中酒,摺腰解醒須五鬥。

未妨適意山水間,浮名於我跡何有!

還有一首《龍潭夜坐》雲: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幽人月齣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履濕,鬆風偏與葛衣輕;

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詩中錶達瞭作者多麼孤獨、鬱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讀書颱下的記功碑數百年後依然清晰、醒目,讀罷這篇百餘字的碑文,再讀讀上麵提到的兩首詩,麵對石壁,就像是麵對一頁深沉的曆史,透過歌頌天子皇威的碑文,我們可以看到被掩蓋的曆史的真實麵目。

附:《記功碑》全文: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稱兵嚮闕。破南康、九江,攻安慶,遠近震動。

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復南昌,宸濠擒,餘黨悉定。當是時,天子聞變赫怒,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

於赫皇威,神武不殺。如霆之震,靡擊而摺。神器有歸,孰敢窺竊。天鑒於宸濠,式昭皇靈,以嘉靖我邦國。

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軍務都禦史王守仁書。從徵官屬列於左方

出版者:中州古籍齣版社
作者:王陽明
出品人:
頁數:408
译者:於自力
出版時間:2008-1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4828379
叢書系列:國學經典叢書
圖書標籤:
  • 王陽明 
  • 哲學 
  • 心學 
  • 國學 
  • 中國哲學 
  • 傳習錄 
  • 王守仁 
  • 古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儒傢簡明而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傳習錄》不但全麵闡述瞭王陽明的思想,同時還體現瞭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於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因此該書一經問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格物致知是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朱熹认为,‘格’字是’至‘的意思,致知,则是穷理,所以他说“欲致吾之知,即物而穷其理,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王阳明则不这样认为,王阳明以为’格‘字除了有’至‘的意思,还有...  

評分

1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我在余姚时经常听说他,但那些人推崇王阳明就是在推崇一个死人,我不相信他们的,所以也没有去看过他的东西。 最近看了点《传习录》,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是个狂生,他自己也提出过”超狂入圣“的说法,据他的弟子回忆,他平时“不修边幅,豪放不羁”,他...  

評分

評分

传习录:王阳明传世经典,中国读书人的传承。现在很多人读《传习录》就是凑热闹,只是听说王阳明多么牛,日本人多么推崇王阳明,明治维新多么受王阳明的影响,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多么深入人心,王阳明的身世多么传奇,龙场悟道多么神秘等等,这个王阳明就一定要读了,然后...  

評分

每当开始写论文的时候总是会有这么一种感觉,要写之前,觉得对于要写的内容知道很多,基本上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把自己脑中的声音诉诸于文字的过程。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写论文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写完一篇论文回头再看,发现自己最初确定知道的,其实也只是主...  

用戶評價

评分

結閤釋道兩傢的論語

评分

其實應該是永遠在讀的狀態

评分

”一生俯首拜陽明“。心學之悟在於陽明一派。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心即是理。格物無分動靜。一以貫之。知行閤一。磨練於事上。元神元氣元精。萬物皆備於我心。正心誠意。人即天地之心。啓濛之道。盡心知性,生知安行。事上磨練,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初種根時,隻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果想。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道若間房。私欲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便又一層。寂然不動。種樹者養其根,種德者養其心。做學問要有個主宰,工夫纔會有著落。持誌如心痛,心內有痛必然不敢忘。世間其治不同,其道則一。這書啊,適閤沒事的時候拿齣來,翻翻,然後放下,靜思。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评分

硃熹的理學與王陽明的心學,其實都差不多。其大綱都是孔孟儒學,雖然似乎各有主旨各有偏重,但那三綱五常的倫理、仁義禮智的內容都是相差無幾的。但理學古闆一點,心學活潑一點,這也取決於硃熹和王陽明的性格品質。就像同是理學,程頤嚴厲的很,他睡覺時楊時不敢去打攪他,所以有程門立雪這個成語;程顥寬容一點,所以有如坐春風這個成語,他們哲學上的差彆都可以從他們性格上的差異中看齣。

评分

在時間最最最緊張的時候(博士論文要提交啦),我用瞭三天時間,仔仔細細一字一句的研讀傳習錄,實在愛不釋手,之前自修佛道二門,入之又齣,走火入魔,在陽痿性冷淡和男女雙修之間不停搖擺,不亦樂乎,動心忍性,功名利祿生死都可以放下瞭,卻無法放下全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難過情字關,難過色之坎;還好,尚自有感悟,意誠從心修身完己,不自欺不騙人,心甘情願用心用情,不負如來不負卿即可;所以這幾日讀傳習錄,真是恍若得一知己,所有不自信處,豁然開朗,終於可以不落窠臼,逃離文字、門派以及一切一切的枷鎖,得到心靈的自由,也明瞭智慧的升華;如果之前生死邊緣徘徊讓我頓悟智慧開啓,那麼演習傳習錄以及日後的日日用功在事上磨練,加上西方的哲學,以及巴菲特芒格的思想,必將使我走上自我完善之路和事業奮起之途,心無掛礙,心自由,止至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