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邓新华
出品人:
页数:214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
价格:21.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046448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阐释学
  • 诗学/诗话
  • 诗学
  • 中国古代诗学
  • 诗学解释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文学理论
  • 传统文化
  • 文本阐释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经典研究
  • hermeneutic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主要以西方现代阐述学为理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阐释原则、文本理解途径、诗性阐释方式以及与儒释道思想之间的关系,比较深入地结实出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独特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为实现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和构建有民族特色的当代文艺学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作者简介

邓新华,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艺术学院院长,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硕士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湖北省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先后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等。

目录信息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中国解释学的研究现状
二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三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两大阐释原则
第一节 “以意逆志”论——偏于客观的文学阐释原则
一 “志”——文学阐释的根本目标
二 “意”——文学阐释的主体意识
三 “逆”——现实视域与初始视域的融合
第二节 “诗无达诂”论——偏于主观的文学阐释原则
一 “诗无达诂”——作品“原意”说的破除
二 “见仁见智”——解释者的能动参与
三 “从变从义”——文学解释的自由与限制
第三节 中西诗学解释学比较
一 “以意逆志”论与西方客观解释学理论之比较
二 “诗无达诂”论与西方主观解释学理论之比较
第二章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文本理解途径
第一节 “品味”__—作品整体韵味的把捉
一 “品味”的文本理解过程
二 “品味”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 “品味”的诗学解释学效应
第二节 “涵泳”——作品深层意蕴的探究
一 “晓得意思好处”——文本理解的深度模式
二 “涵泳”——文本理解的具体途径
三 “兴起”与“就《诗》”——文本理解的自由与限制
第三节 “自得”——解释者自由理解的实现
一 “自得”的诗学解释学意蕴
二 “自得”的解释学阈限
三 “自得”的实现条件
第三章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诗性阐释方式
第一节 “象喻”的诗性阐释方式
一 “象喻”的产生及发展
二 “象喻”的诗性特征
三 “象喻”的文化成因
第二节 “摘句”的诗性阐释方式
一 “摘句”的形成及发展
二 “摘句”的诗性特征
三 “摘句”的文化成因
……
第四章 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与儒、道、释思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邯郸学步,西风东挪,师徒一气

评分

我老师的师弟

评分

邯郸学步,西风东挪,师徒一气

评分

邯郸学步,西风东挪,师徒一气

评分

邯郸学步,西风东挪,师徒一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