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宗教 Arnold 神学 文学评论 圣经解读 圣经 文学 外国文学
发表于2025-02-17
《圣经》的文学性诠释与希伯来精神的探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圣经〉的文学性诠释与希伯来精神的探求》围绕阿诺德的宗教批评,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宗教与文学的关联,不仅有助于把握阿诺德本人的思想和创作生涯,而且也有助于了解整个19世纪英国的文学、宗教和社会思潮。马修·阿诺德是英国19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批评家之一。
刘锋,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并担任《国外文学》鳊辑工作。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以及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思想文化的研究。曾发表文学理论等方面的论文十几篇,并有《基础神学》(费奥伦查著,香港,2003)、《宪法学说》(施米特著,上海,2005)等学术译著多部。
读完《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再来重读这本,对第五章宗教在文化中的位置就比较好理解了。把宗教划入"带有情感的道德",又用文学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宗教作品的可行性,并通过重新定义科学来找到宗教存在的合理性,总而言之一句话,对维多利亚时期的文人来说,放弃信仰虽诱人却艰难。
评分一个时代的信仰焦虑
评分一个时代的信仰焦虑
评分在“批评”(运用想象性理智了解和传播最优秀的思想)淹博持中的视野下,理智与知性(哲学)、情感与想象(文学)这两个极端得以互相接近彼此渗透(p 46);以追求人性的和谐完善为共同“文化”理想,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得以互相指涉彼此参照,达到知行平衡 (p 175-6) # Arnold, in his attempt to reconcile faith and reason, became almost a self-appointed prophet # 所谓“带情感的道德”(Arnold)、“想象力的真理性”(Keats)、由隐喻引导出的灵性体验(p 205),都是对“真理”本身所做出诠释吧。
评分我已经不能直视Matthew Arnold和基督这两个词了(指语义饱和现象上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圣经》的文学性诠释与希伯来精神的探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