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的火

微暗的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品人:
页数:367
译者:梅绍武
出版时间:2008-1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2783
丛书系列:纳博科夫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纳博科夫
  • 小说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外国文学
  • 美国
  • 微暗的火
  • 美国文学
  • 文学
  • 微暗的火
  • 科幻
  • 悬疑
  • 情感
  • 成长
  • 人性
  • 未来
  • 孤独
  • 希望
  • 命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亲眼目睹一种罕见的生理现象:约翰·谢德边了解边改造这个世界,接收,拆散,就在这储存的过程中重新把它的成分组织起来,以便在某一天产生一桩组合的奇迹,一次形象和音乐的融合,一行诗。我在少年时代也体验过这种激动人心的感觉。有一次我在舅父的城堡里,隔着一张茶桌望着那个魔术师,他刚变完一套绝妙的戏法儿,那当儿正在吃一盘香草冰淇淋。我凝视着他那扑了粉的脸蛋儿,凝视着他别在纽扣眼儿里的那朵神奇的花,它方才变换过各种不同的颜色,如今固定为一朵石竹花。我还特别凝视着那些不可思议的、流体一般的手指,如果他愿意的话,那些手指就能捻弄那把小匙儿,把它化为一道阳光,或者把那个小碟往空中一扔,顿时变成一只鸽子。说真的,谢德的诗就是那种突然一挥而就的魔术:我这位头发花白的朋友,可爱的老魔术师,把一叠索引卡片放进他的帽子——倏地一下就抖出一首诗来。

文学,真正的文学,并不能像某种也许对心脏或头脑——灵魂之胃有益的药剂那样让人一口囫囵吞下。文学应该给拿来掰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你才会在手掌间闻到它那可爱的味道,把它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细细咀嚼;——于是,也只有在这时,它那稀有的香味才会让你真正有价值地品尝到,它那碎片也就会在你的头脑中重新组合起来,显露出一个统一体,而你对那种美也已经付出不少自己的精力。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读品】罗豫/文 “微暗的火”,典出莎翁悲剧《雅典的泰门》,意指月亮偷窃太阳的光辉,反射出微暗的光芒。如今,各种打着文学研究旗号的藤藤蔓蔓,攀附在文学大树上借光借景,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与其直接挑战珠峰,中国当下的学术工匠似乎更喜欢“抢占山头”:你去搞别人没...  

评分

【读品】罗豫/文 “微暗的火”,典出莎翁悲剧《雅典的泰门》,意指月亮偷窃太阳的光辉,反射出微暗的光芒。如今,各种打着文学研究旗号的藤藤蔓蔓,攀附在文学大树上借光借景,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与其直接挑战珠峰,中国当下的学术工匠似乎更喜欢“抢占山头”:你去搞别人没...  

评分

在看完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之后,我捶胸顿足:不是后悔自己没有早早下手写出一本《微暗的火》来,而是对我国古代的大诗人屈原感到气愤和委屈,如果他不是写完《离骚》之后就迅速投江,而是慢慢在那首诗之后细细做些注解,然后里面再加些宫庭逸事,逃亡经历什么的,那么,我...  

评分

你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像是走在意大利贵族摆满陈列品的走廊:每处来自文学和艺术的引用,你想起它们的context,读出它们的隐喻;每一种植物,每一种鸟,每一种蝴蝶,你记得它们的生境和样貌;Zemblan的每一个单词,你听出它们来自哪个语言的什么词汇,你怀念北国的乡音;那...  

评分

读了几本纳氏的书,《洛丽塔》、《普宁》...还不错,但《自斩首之邀》开始,我就有一个个感觉,那就是老觉着纳氏看着我们为他的作品头痛而暗自偷笑——“你们费尽心思地想找寻些什么?那只是我丢弃的一团乱麻。”  

用户评价

评分

微暗的火最能代表纳氏风格。幽默讽刺,迷宫布局,多义性,与读者互动,使人联想魔术师神出鬼没的杂耍绝活。虽然独具一格,却毕竟是游戏之作,没有多少情感共鸣,只是偶尔会心一笑。除了赞叹纳博科夫独特的艺术天赋外,只是猜,却找不到绝对正确的答案,即使你认为猜对了,你也得不到什么。拥有了这个阅读过程就够了,知道了还有这样的写法,就够了。影子集团意指死亡阴影,派杀手夺取末代国王金波特性命,金波特像纳博科夫一个自我,逃离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美国,而诗人谢德成了金波特用来告别也是永存旧世界的工具,就在完成那首记忆之诗后,与杀手一同消失。金波特成了崭新美国公民。纳博科夫告别俄语投身英语创作,告别俄国和欧洲来到新大陆。微暗的火似乎成了‘说吧记忆’以外,又一部令人眼花缭乱好似蝴蝶花纹的神妙自传!

评分

“我是那惨遭杀害的连雀的阴影。”我离纳氏心目中的理想读者还差得远,唉!

评分

天才玩弄文字的最高形式。读……读不下去。

评分

这不完全是一部以形式取巧的后现代小说,它的内核依旧是纳博科夫那个永恒的主题:彼岸。小说中波特金是一个无能的创造者,他像月亮一样,必须依靠太阳来反射出冰冷的光芒。他的创造仅仅是一种疯狂,是一种无法区分虚构与现实癔症的结果。相比起来,谢德才是纳博科夫所赞许的天才,是自由穿梭在两个世界间的行者,是真正的太阳。波特金对谢德遗作的注解就是对真正艺术的一种庸俗曲解。他的艺术是局限的,是永远无法抵达彼岸,无法超越生死的,他被永远困在一个疯人的自言自语中。而谢德凭借着艺术化解了丧女之痛。这里出现了一种唯有艺术才具有的永恒,就像诗歌的最后几节:我觉得唯有通过我的艺术,结合欢悦心情,我才能理解生存,至少能理解我的生存微小的一部分;倘若我个人对宇宙扫描准确,神圣光彩的诗句势必也不差,我猜想那是一行抑扬格律诗。

评分

天才玩弄文字的最高形式。读……读不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