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1963年生于香港湾仔,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社会学博士,知名传媒人、专栏作家、主持人、文化评论学者。曾以为自己爱拍电影、爱做研究、喜爱旅行,现在才知道,最爱的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偶尔坐在书房里,面对电脑按键写作。
成长时期正是香港经济崛起的七〇年代,却因读了李敖离港赴台。专栏写作三十余年,嬉笑怒骂,评点人间万象;年过五十始动念写小说,一出手即令人拍案惊奇,小说家马家辉正式登场。
著有《大叔》《小妹》《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死在这里也不错》《爱上几个人渣》等;与杨照、胡洪侠合著有《对照记@1963》与《我们仨@1963》。
他们是互不靠近的船舶,却在同一个江湖。
在这样的时局里,每个人都背负着世界的混乱,以及混乱里的怨怼。
跟你对赌的并非其他,而是命运,只是命运。
一九三六年的中国,时局纷乱不明,内战外战一触即发,本是广东乡下一个木匠的陆北才被抛进时代的浪涛里,揉搓、碾压,沉沉浮浮。
离家去陈济棠部队当兵,无意间窥知兄弟的秘密,差点丢了性命;偷渡到香港卖苦力讨生活,又卷入一场洋人的命案;无奈之下逃到广州,经弟弟引介加入洪门……在 跟命运的对赌里,陆北才似乎总有化险为夷的运气。再次回到香港的他,改名北为南,搖身一变成为孙兴社龙头,江湖尊称的“南爷”。
但历史的赌局从来不按牌理出牌,日本人的威胁一天天迫近,上海青帮来了,汪精卫的人来了,江湖翻江倒海,而南爷心底的秘密炸弹也仿佛随时会引爆……
因为工作调动,太久没去香港。以前去香港多走铜锣湾、湾仔、弥顿道、油麻地、尖沙咀,所以马家辉笔下的港岛并那么陌生,地名没变,老建筑甚至也在,粤语粤声,氤氲氛围,市井气足,硬气、忍耐与规则并存,正似那个我浮光掠影熟悉的香港。 然而,这又是一个我所未知的香...
评分「賓周」是港粵俗語,指的是男性生殖器。這樣的詞彙粗鄙不文,卻是馬家輝小說《龍頭鳳尾》的當頭棒喝。這部小說敘述二次大戰香港淪陷始末,然而馬家輝進入歷史現場的方法著實令人吃驚。敘事者馬家輝開始就寫外祖父大啖牛賓周,以及江湖老大金盆洗撚,紅粉相好爭相握住他的那話...
评分南爷是谁?那要问问马家辉。他用第一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讲这个男人的一生传奇。 那人生在乱世,长在乱世里的江湖,小村木匠稀里糊涂投了军营,辗转逃去了华夷混杂的香港,便在此落地生根。当过车夫,混过帮派,由北而南,最后托身洪门,执掌一方堂口,肩上扛起了几百个弟...
评分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挺惊讶的,看了两章忍不住和朋友复述了一下内容,心中感觉是虽然猎奇,然后是个非常带劲的开端,隐隐有洪波涌起的局势。 买这本书,看介绍是香港帮派风云,龙头老大的一生轨迹,我是很感兴趣的。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这他妈是一本同志小说。从头到尾,竟然同志...
评分因为工作调动,太久没去香港。以前去香港多走铜锣湾、湾仔、弥顿道、油麻地、尖沙咀,所以马家辉笔下的港岛并那么陌生,地名没变,老建筑甚至也在,粤语粤声,氤氲氛围,市井气足,硬气、忍耐与规则并存,正似那个我浮光掠影熟悉的香港。 然而,这又是一个我所未知的香...
感觉越到后面就越来越小气了
评分看完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以后,一直很想了解香港的洪门历史,没想到马家辉就写了,史料很精细,故事也是荡气回肠。
评分其实改为《虎头蛇尾》更贴切点。一开始的宏大叙事、关于广东人对阳具的称呼、金盆洗捻的概念都挺好的,然而越往后看格局越小直到最后编不下去了匆匆结尾,可见马家辉的写作水平还是有限,毕竟一个专栏作家,以一城之兴衰写人世之颠沛流离,张爱玲比他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评分其实改为《虎头蛇尾》更贴切点。一开始的宏大叙事、关于广东人对阳具的称呼、金盆洗捻的概念都挺好的,然而越往后看格局越小直到最后编不下去了匆匆结尾,可见马家辉的写作水平还是有限,毕竟一个专栏作家,以一城之兴衰写人世之颠沛流离,张爱玲比他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评分第一次看马家辉作品,有些失望。本来以狭邪写历史未尝不可,过于简化“此一类人”的情感世界,仿佛预先设计了GODv.sBAD BOY的身份与格局,之后再反复、变化,不离其宗;在大历史与私己空间之间用力亦不甚成功,如何解决限制视角与全知视角间的矛盾?有些史实的锲入显得生硬且轻浮,技巧、方法上都有很大问题。一座城市的沦陷可以成全一对苦命鸳鸯,也可以终结之,嫁接的手法要运用的纯熟,还有很多路要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