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平原
出品人:
页数:513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6189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平原
  • 晚清
  • 画报
  • 社会文化史
  • 文化
  • 文学研究
  • 艺术史
  • 历史
  • 历史
  • 文化
  • 图书
  • 西学东渐
  • 左图右史
  • 学术
  • 思想史
  • 中西交流
  • 近代史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平原最近二十年来东奔西走,努力搜寻资料,尝试借助文字与图像两种不同介质的功能互补和互动,深入拓展他一向关注的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一有“预流”性质的研究转向,既是回应海外汉学研究的某种趋向,更有中国学界自主推进相关研究的动力。本书就是作者在晚清画报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通过各自独立但又内在关联的十篇文章,将近代启蒙、新知传播、传教士、女学、科幻小说等诸多内容,配以三百多幅图片,生动再现了晚清画报缤纷的面目。而书中兼及新闻史、绘画史与文化史的论述,尤其关注图文之间的缝隙,对读者深刻了解晚清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会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2012)、第一、第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学术著作奖(2016)等。2017年12月获目前中国人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思勉原创奖(第四届)。先后出版著作三十余种。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图像叙事与低调启蒙
——晚清画报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中的位置
一、大变革时代的图像叙事
二、晚清画报的生产及流通
三、战争叙事的策略与心态
四、图文对峙以及低调启蒙
第二章 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
——关于《教会新报》《天路历程》与《画图新报》
一、从“传授知识”到“展开叙事”
二、《教会新报》的“看图说书”
三、《天路历程》的“绣像传统”
四、《画图新报》的“漫画意识”
五、图像叙事的魅力
第三章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
——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
一、 气球、飞车、飞行船、飞舰
二、 海外游记中的“气球”
三、 早期报刊中的“飞车”
四、 《点石斋画报》中的“飞车”
五、 “飞车”如何上天
六、 经以科学,纬以人情
第四章 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
——《点石斋画报》研究
一、 崛起与消逝
二、 新闻与石印
三、 时事与新知
四、 以图像为中心
五、 在图文之间
六、 流风余韵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的“儿童相”
——以《启蒙画报》为中心
一、 “妇女相”与“儿童相”
二、 “风姿豪迈”之“小英雄”
三、 “儿童最喜图画”
第六章 鼓动风潮与书写革命
——从《时事画报》到《真相画报》
一、画家如何“革命”
二、画报怎样“叙事”
三、图文能否“并茂”
四、雅俗有无“共赏”
五、石印与照相之短长
第七章 流动的风景与凝视的历史
——晚清北京画报中的女学
一、 画报与女学
二、 如何“启蒙”,谁在“正俗”
三、 女学堂的故事
四、 游学歌与小英雄
五、 流动的风景与潜藏的欲望
六、 仕女画与新闻画结盟
七、 凝视的历史
第八章 城阙、街景与风情
——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象
一、帝国风云与个人游历
二、作为“景物”的宫阙
三、在禁苑与公园之间
四、日渐模糊的风俗画
五、十字街头的“巡警”
六、新学如何展开
七、观察、见证与遥想
第九章 风景的发现与阐释
——晚清画报中的胜景与民俗
一、画报之“西学东渐”
二、从江山形胜到都市风流
三、在报章与画册之间
四、风景转移中的政治与文化
第十章 追摹、混搭与穿越
——晚清画报中的古今对话
一、“新闻”与“古事”
二、怎样“追摹”
三、如何“混搭”
四、哪来的“穿越”

附录:香港三联书店版《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前言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晚清文学与文化史的研究可谓日新又新。我们今天对于晚清的认识,已经绝非“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术语所能简单概括。这当然要归功于诸多学者的持续探究,其中陈平原教授的贡献尤为引人注目。他先后开拓、扩展了晚清小说史、学术...  

评分

在中国有三个词很值得人玩味,它们就是“现代化”、“现代性”、“现代”,这三个词虽然只有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每个词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本科时为了作毕业论文,曾经看了一些相关著作,但是到最后越看越觉得它们之中存在巨大的细微差别,这种矛盾的表述主要是为了展示我...  

评分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晚清文学与文化史的研究可谓日新又新。我们今天对于晚清的认识,已经绝非“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术语所能简单概括。这当然要归功于诸多学者的持续探究,其中陈平原教授的贡献尤为引人注目。他先后开拓、扩展了晚清小说史、学术...  

评分

在中国有三个词很值得人玩味,它们就是“现代化”、“现代性”、“现代”,这三个词虽然只有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每个词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本科时为了作毕业论文,曾经看了一些相关著作,但是到最后越看越觉得它们之中存在巨大的细微差别,这种矛盾的表述主要是为了展示我...  

评分

(原刊于《博览群书》2019年第3期) 最初从陈平原老师处感受到以图“演”史的魅力,还不是通过他的晚清画报研究,而是在他召集的两次学术会议上,从议程表及论文集的设计中领会到图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一次是2000年在北大召开的“晚明与晚清”国际学术研讨会,陈...  

用户评价

评分

【借阅】通过对晚清画报的考察还原时代历史与意识。画报的最主要特点是图像与新闻的结合,其技术基础是石印术,假想读者包括妇孺,意在启蒙。书中论述科学、儿童相、女学几章很有意思。如新小说家不关心飞车的工作原理,只欣赏其凭虚御风、顷刻千里的意向,其趣味接近奇闻而非新知;儿童从陪衬走向中心;女学生成为被凝视的对象以及画笔与镜头之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晚清的意识形态。组织形式上每一章都可以作为单独的论文,而不是全书前后相承地论述,故说明多有重复,阅读体验上有所折扣。

评分

十章专论,不设总论。胡适言: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画报涵盖三者,杂糅着启蒙、救亡、新闻、市井趣味,勾勒出晚清报人的复杂面孔。

评分

以小见大的典范,值得好好学习,史料丰富,作为索引亦好

评分

晚清是一个风雨激荡的时代,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波云诡谲的年代,各色人等分分登场,东学西学争论不已,只是在国家危在旦夕的局面下,西学渐成主流。而本书作者陈平原就从晚清的画报入手,分析西学东渐这一大潮流如何在中国登场。晚清画报是图文兼具,本书同样如此,在作者笔下,百年前的时事、新知、风俗、传统、儿童等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让我们得以看清画报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惟女学一章,画报涉及甚少,作者阐述稍显牵强。

评分

#图像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