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

拉奥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德]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出品人:雅众文化
页数:272
译者:朱光潜
出版时间:2018-9
价格:65
装帧:布面精装
isbn号码:9787513598170
丛书系列:朱光潜译文集
图书标签:
  • 美学
  • 艺术
  • 文学理论
  • 外国文学
  • 拉奥孔
  • 戏剧
  • p
  • @译本
  • 艺术史
  • 古典雕塑
  • 拉奥孔
  • 希腊神话
  • 文艺复兴
  • 艺术理论
  • 表现主义
  • 痛苦
  • 雕塑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拉奥孔》,作者莱辛生活在德国历史上最富变革的年代,作为古典美学发展中重要的推动者,他的著作参与并成为启蒙运动的高潮。《拉奥孔》是作者个人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随想记录,也是其美学观点的思想结晶,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富于启发性的观点无疑展示着莱辛思想的恒久价值。

作者简介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

生于德国萨克森,莱比锡大学毕业,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著有《拉奥孔》《汉堡剧评》《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等。

——————

◆译者:朱光潜(1897-1986)

安徽 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有《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译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等。

目录信息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
第二章 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
第三章 造型艺术家为什么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
第四章 为什么诗不受上文所说的局限?
第五章 是否雕刻家们摹仿了诗人?
第六章 是否诗人摹仿了雕刻家?
第七章 是独创性的摹仿还是抄袭?
第八章 诗与画与塑造形象的方式上的分别
第九章 自由创作的雕刻与定为宗教用途的雕刻之间的区别
第十章 标志的运用,在诗人手里和在艺术家手里不同
第十一章 诗与画在构思与表达上的差别
第十二章 画家怎样处理可以眼见的和不可以眼见的人物和动作?
第十三章 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
第十四章 能入画与否不是判定诗的好坏的标准
第十五章 画所处理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并列(静态)
第十六章 荷马所描绘的是持续的动作,他只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
第十七章 对各部分的描绘不能显出诗的整体
第十八章 两极端:阿喀琉斯的盾和伊尼阿斯的盾
第十九章 把荷马所描写的盾还原(再造)出来
第二十章 只有绘画才能描写物体美
第二十一章 诗人就美的效果来写美
第二十二章 诗与画的交互影响
第二十三章 诗人怎样利用丑
第二十四章 丑作为绘画的题材
第二十五章 可嫌厌的和可恐怖的
第二十六章 拉奥孔雕像群作于何时?
第二十七章 确定拉奥孔雕像群年代的其他证据
第二十八章 鲍格斯宫的格斗士的雕像
第二十九章 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里的几点错误
附录一 关于《拉奥孔》的莱辛遗稿(摘译)
甲.提纲A
乙.提纲B(为续编拟的)
丙.关于《拉奥孔》的笔记
附录二
甲.莱辛给尼柯莱的信,一七六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乙.古人如何表现死神(节译)
附录三 维吉尔在《伊尼特》史诗中关于拉奥孔的描写
译后记
附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而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

评分

朱先生的后记帮助很大

评分

朱先生的后记帮助很大

评分

朱先生的后记帮助很大

评分

朱先生的后记帮助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