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天才女作家麦卡勒斯,与杜拉斯齐名的“文艺教母”,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欧美文坛耀眼之星
2、《时代》杂志1923-2005“百佳英文小说”
3、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隆重推荐图书
4、装帧典雅又低调奢华,32开厚重雅致,无论视觉、手感还是阅读,都堪称经典之作
哑巴约翰·辛格,在他的哑巴挚友发疯并被送往精神病院以后搬离两人住处,来到米克·凯利家经营的旅舍租住。辛格的温和平静与善意的微笑犹如黑夜的一颗星,成为人们倾诉的对象。几个找不到出口的灵魂在这位聋哑人身上寻求慰藉,以逃离生活的窒息……
作者简介: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17岁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2岁创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15岁患风湿热,经历三次中风,29岁瘫痪。1967年9月29日逝世于纽约,时年50岁。卡森·麦卡勒斯著有《伤心咖啡馆之歌》《心是孤独的猎手》等多部作品,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译者简介:
文泽尔,出生于武汉,常年旅居德国。著有以文泽尔为主人公的侦探小说系列,也是网络杂志《推理恐怖研究》的创始人兼主编,《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上海壹周》等特邀专栏作家,在武汉创办文泽尔书友会图书馆。其译作《丈量世界》是2015年外国文学榜的畅销书。此外,还译有卡森·麦卡勒斯的《抵押出去的心》(人民文学)等多部译作。
好像关于这本书的评论特别多,似乎每个人都有话想说,虽然,我们明明都知道这本书说的是理解的不可能性,可是,我们就是忍不住有话要说,所谓人类的劣根性,大致如此。 我们一直都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每个人似乎都有太多的话想倾诉,可是却没有人喜欢倾听,我们总是希望告诉...
评分题外话: 许多同学质疑我写的东东言不及义,混乱不堪,一段又长又臭的文章下来,往往只摸了一个小说或者电影的边,有时压根摸都不摸。 这个评价我是接受的,我本来就言不及义,混乱不堪。 只是我通常不爱写影评、书评、乐评或者一切评论,在我而言,评论家都是不负责任的,学术...
评分断想一: 书分季节,这本要在冬天读。 最好,这时候你手里捧着热水袋,手冰冷,脸却发烫;最好,你已紧闭了门窗,但还是有风;最好你的身旁有一盏桔黄色的灯;最好周围静得没有人。 在看到这本书五分之一的时候,忍不住想说一些话,一些过去说过,却久久不提的话。整个阅读...
评分题外话: 许多同学质疑我写的东东言不及义,混乱不堪,一段又长又臭的文章下来,往往只摸了一个小说或者电影的边,有时压根摸都不摸。 这个评价我是接受的,我本来就言不及义,混乱不堪。 只是我通常不爱写影评、书评、乐评或者一切评论,在我而言,评论家都是不负责任的,学术...
评分1.女性的作者,颇具才气,23岁就能捕捉如此细腻敏感。 2.所有的焦点在哑巴“辛格”上,因为不能讲话、总是沉默寂静,因而被大家神秘化的“膜拜”,如同上帝,而支撑辛格的是他的怪朋友“安东尼帕罗斯”,两人对称。另一个视角、和辛格对立的支点是比夫。 3.没有精神病,只是“非常态”的表达和发泄。 4.米克:欺负、惩罚、管教弟弟,一定程度上是性别认同的自我建构,男女不平等,她想要拥有自己的空间和合理的权利(源于社会大环境,和家庭),而这种失落从她的“信仰”辛格先生迷奇自杀死后,她开始女性化打扮、对音乐“提不起兴趣”。 5.其他:黑人收到的不公、南北贫富差距……这个社会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是夏日午后的昏昏沉沉、浮躁不安的该死的蝉叫,蠢蠢欲动。
评分这本书现在有不下8个中译本了吧?早先通过陈笑黎认识了《心是孤独的猎手》,读时磕磕绊绊,读后念念不忘。心底里总以为,应该有更好的译本才配得上麦卡勒斯的惊人才华。后来通过《抵押出去的心》认识了文泽尔,仿佛让我见到了自己心底里的那个麦卡勒斯。于是,不得不承认,我对文泽尔译的《心是孤独的猎手》怀抱着太多期待,以至于读完后依旧偏执地觉着——这个译本还不够理想。比如有些表达似乎应该更有力,又如有些句子似乎应该更顺畅……当然,我脑子里想的,也不会是真正的麦卡勒斯。最后,矫情一下:译者和编辑标的注释挺用心,但个别病句和错别字实在太难看。
评分背后有许多故事的书
评分写一个孤独的人简单,写一群孤独的人难。
评分写一个孤独的人简单,写一群孤独的人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