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意義上
梁思成說,北京的偉大是“世界現存中古時代都市”無可比擬的。
美國建築學傢貝肯說,北京城是“地球錶麵上”無可比擬的的個體工程。
丹麥學者羅斯繆森說,北京城“是世界的奇觀之一”。
文化意義上
林語堂說,這裏的“每一塊石頭和每一棵樹,以及每一座橋都有曆史和古跡的”。
老捨說,“誇奬這個古城的某一點是容易的,可是這就把北平看得太小瞭。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閤的一段曆史”。
張恨水說,“能夠代錶東方建築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瞭北平,恐怕難找第二處瞭”。
================================================================
2年踏查 53幅實地勘測的測繪圖 128張珍貴曆史照片
真實再現瞭北京這座非凡古都的偉大與輝煌
================================================================
始建於元,重建於明,延續於清的北京城,被中外學者視為建築上的奇觀。城牆與城門作為其地標建築,見證瞭這座非凡都市的大半部曆史。
1920—1921年,齣於對中國文化和北京城的熱愛,瑞典漢學傢喜龍仁花兩年時間踏查瞭北京的城牆和城門,近距離觀察、實地測繪、搜集資料,不僅對它們的營造曆史和修繕過程進行瞭深入研究,更對每一段城牆的碑記、用料、砌築特點等進行瞭詳細描述和考證。並且拍攝瞭大量的照片,繪製瞭多幅測繪圖,為我們瞭解這座古都留下瞭珍貴翔實的資料。
這些殘存的物證、塵封的光影,與滿布歲月痕跡的古跡頹垣一起,銜接起曆史的斷章,成為北京城輝煌往昔的無聲記錄。
喜龍仁
瑞典美術史傢、哲學博士。一八七九年生於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畢業。曾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傢博物館助理、斯德哥爾摩大學美術史教授,長期從事西洋近代美術史研究。一九三〇年成為芬蘭科學院院士。一九五六年獲查爾斯·蘭·弗利爾奬章。
因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曾多次到訪中國。一九二一年更獲得特權,進入紫禁城。並在皇室的陪同下到頤和園、中南海、北海等地進行瞭考察,留下三百多張記錄當時北京皇傢園林風景的照片。
著有《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中國雕刻》《北京故宮》《中國繪畫史》《中國花園》等多部研究中國藝術和建築的著作。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詞典·增補版》(1981)稱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對於中國繪畫研究的集大成者。
一直喜欢古建筑。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表达的一种人类美学上的共通。我想说建筑也是一本无字的历史书,她需要你去用感受阅读。这些古老的家伙注视着历史,像个无言的记录者。当你指尖划过这些古老的建筑,闭眼冥想,你定能感受到一种厚重感,她所承载沧桑的历史。 ...
評分说到瑞典汉学家,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撰写《汉字王国》等作品的林西莉。其实早在九十多年前,还有一位非常热爱中国的瑞典汉学家。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他就是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瑞典艺术史学者。20世纪20年代,喜仁龙曾在北京生活居住,实地考察了北京当时遗存...
評分说到瑞典汉学家,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撰写《汉字王国》等作品的林西莉。其实早在九十多年前,还有一位非常热爱中国的瑞典汉学家。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他就是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瑞典艺术史学者。20世纪20年代,喜仁龙曾在北京生活居住,实地考察了北京当时遗存...
評分——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文/蓦烟如雪 从近期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最初看安意如和李少白合作的《再见故宫》,从前阵子涉猎的《故宫的隐秘角落》到如今捧读的这本《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我一直觉得我和故宫有未了情,那年游走故宫,就特别渴望追寻觅它原有的踪迹。...
評分考據能力真牛,可惜都沒瞭
评分考據能力真牛,可惜都沒瞭
评分945/內九外七皇城四,這是舊時的北平,不是我兒時的北京,很多年以後,去到西安,纔真正體會瞭城牆的魅力。大概時下很多的北京人也不見得清晰的瞭解這段城建的變遷,可是卻親曆瞭另一種改變,尤以崇文宣武為最,曾經,是城牆與城門的消失,現在,是行政區域與城市風貌的巨大變化,惟有記憶的紐帶和文字的留存,記錄下瞭曆史的印記,比如,幼時在前門城門樓子下的納涼,如此久遠,又恍如昨日。
评分內容詳實細緻,每一段城牆都盡量標注瞭什麼時候修補的,城門樓、箭樓、角樓都做瞭剖麵圖、正視圖、側室圖,後麵的很多張照片再現瞭民國初年時城牆和城樓模樣,也有城牆邊人們的生活。
评分1920年代的城牆遊記,讓人身臨其境地隨作者重返當年的風景。 “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城牆與城門,這些北京城豐富輝煌曆史的無聲記錄,它們還能屹立多久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