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地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为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作为《政治学》上篇的《尼可马各伦理学》知名度不如《政治学》高,但我们老师认为本书价值却高于《政治学》,于是乎我便开读这一本号称西方伦理学开山之作的《尼可马各伦理学》。本书据传是亚里士多德之子尼可马各编纂,在古希腊雅典文明的鼎盛时期就曾作为教科书——可见本书...
评分 评分我在想,如果当年我就读到廖申白这本,而不是苗力田那本,估计我对亚叔的兴趣就不会这么姗姗来迟。当年苗力田那本,勉强看完第一章,就扔掉,从此把亚叔打入冷宫。 苗爷爷的那本没有给力的注释,而且对比廖申白这本,更像是一种意译。苗爷爷自然功力深厚,无人可比,但他自己...
评分 评分伦理学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来展开,因此展开的是意图和寓意,没有展开的是行为和艺术。她们不仅是随着时间和空间展开羽翼,这样她们就没有了据有意图的命。意图是随着伦理学的需要而发展的,因此意图变的模糊,因为时间久远,意图就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因此意图就成为了一定的...
艰难无比,数次想要放弃,一直都是一种好像明白又完全不懂的状态,只能靠译注者序和全书内容提要来理解了,吃了亚里士多德一记闷棍,然而回过头来整理笔记却有一种发现了一注新源泉的欣喜,如同攀登尼采的《权力意志》一般,五体投地。而人的活动乃在于他的灵魂的合乎逻各斯(理性)的活动与实践/我们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实践的研究一方面透射出理论理性的光,一方面又把这光直接地投射到人类事务上面,把可实践的善作为目的,发布命令并最终引向这目的的行为/作了错误的选择,德性便无从获得:一预含了错误的、有害的目的,二目的虽是善的,手段却选择错了/如果做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能力之内,不做也在我们的能力之内,所以人应当为自己的品质负责任,第二好的德性。
评分艰难无比,数次想要放弃,一直都是一种好像明白又完全不懂的状态,只能靠译注者序和全书内容提要来理解了,吃了亚里士多德一记闷棍,然而回过头来整理笔记却有一种发现了一注新源泉的欣喜,如同攀登尼采的《权力意志》一般,五体投地。而人的活动乃在于他的灵魂的合乎逻各斯(理性)的活动与实践/我们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实践的研究一方面透射出理论理性的光,一方面又把这光直接地投射到人类事务上面,把可实践的善作为目的,发布命令并最终引向这目的的行为/作了错误的选择,德性便无从获得:一预含了错误的、有害的目的,二目的虽是善的,手段却选择错了/如果做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能力之内,不做也在我们的能力之内,所以人应当为自己的品质负责任,第二好的德性。
评分艰难无比,数次想要放弃,一直都是一种好像明白又完全不懂的状态,只能靠译注者序和全书内容提要来理解了,吃了亚里士多德一记闷棍,然而回过头来整理笔记却有一种发现了一注新源泉的欣喜,如同攀登尼采的《权力意志》一般,五体投地。而人的活动乃在于他的灵魂的合乎逻各斯(理性)的活动与实践/我们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实践的研究一方面透射出理论理性的光,一方面又把这光直接地投射到人类事务上面,把可实践的善作为目的,发布命令并最终引向这目的的行为/作了错误的选择,德性便无从获得:一预含了错误的、有害的目的,二目的虽是善的,手段却选择错了/如果做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能力之内,不做也在我们的能力之内,所以人应当为自己的品质负责任,第二好的德性。
评分艰难无比,数次想要放弃,一直都是一种好像明白又完全不懂的状态,只能靠译注者序和全书内容提要来理解了,吃了亚里士多德一记闷棍,然而回过头来整理笔记却有一种发现了一注新源泉的欣喜,如同攀登尼采的《权力意志》一般,五体投地。而人的活动乃在于他的灵魂的合乎逻各斯(理性)的活动与实践/我们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实践的研究一方面透射出理论理性的光,一方面又把这光直接地投射到人类事务上面,把可实践的善作为目的,发布命令并最终引向这目的的行为/作了错误的选择,德性便无从获得:一预含了错误的、有害的目的,二目的虽是善的,手段却选择错了/如果做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能力之内,不做也在我们的能力之内,所以人应当为自己的品质负责任,第二好的德性。
评分三年前读过苗力田的译本,如今上课需要,重读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