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
一提到所谓的“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家长们往往会联想到孩子突如其来的怒意、坚决不从的挑衅、生龙活虎地东奔西走……众所周知,两岁的孩子以可怕而闻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也是名副其实。不过,两岁的孩子同时也处在人生奇妙而又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一突破期会成为最好的时期还是最坏的时期,取决于家长能否了解孩子的天性,是否能制定出清晰的育儿目标。
在本书中,著名家庭心理学家、专栏作家、在美国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育儿专家之一的约翰·罗斯蒙德,详细阐述了想要顺利度过这一可能出现混乱的时期的秘诀,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父母进行育儿:
◆如厕训练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建立有效奖惩机制
◆控制咬人等过激行为
◆涉及儿童领地意识的相关问题
希望这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家长激发出两岁孩子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取得成功,在人际交往中无往而不利,同时平稳且富有创造性地度过整个青少年时期。
约翰·罗斯蒙德(John Rosemond),家庭心理学家,乐观育儿中心(Center for Affirmative Parenting)负责人。该中心总部位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是国家级资源中心,致力于为父母提供实用的育儿建议及资源。为实现这一目标,该中心还开设有研习班,并举办教育类讲座,供父母及儿童教育工作者学习交流。
1978 年,约翰· 罗斯蒙德开设自己的第一个家庭专栏,此后专栏内容被美国、加拿大境内的一百多家报社竞相转载。目前,专栏内容定期发表于《美好家园》(Better Homes and Gardens)杂志以及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机上杂志《半球》(Hemispheres)。
此外,约翰·罗斯蒙德常年受邀在各地进行演讲,他幽默且极富感染力的育儿报告及相关研讨会发言获得了美国各地的父母及专家团体的持续好评。
家中宝宝马上进入22个月,一直在思考和纠结几个问题。、 第一个,宝宝感觉越来越叛逆了。什么东西都不屈不挠,一定要按照他的意思来,而我目前的处理方式都是顺着他来。有时候看动画片,一连看上大半个小时,关了就哭。怎么也弄不好直到继续给他看。 第二个,关于自己带孩子,...
积累知识吧
评分有些育儿观点是大家都普遍认可的,比如“温柔且坚定”,两岁的孩子开始萌生自我意识,而家长则要用科学的方式和观点对待这一现象,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可怕的两岁”,本书作者不崇尚民主的家庭氛围,而是主张树立“权威家长制”,有一定道理,毕竟两岁的孩子不能懂得很多的道理,需要家长来做出取舍。有收获也有保留的质疑,但不失为一本有用的好书。
评分闺女的terrible 2 提前来到,赶在生日之前把这本书看完了,也看过其它育儿书,关于对于不对吧,我觉得有些理论可取有些并不行。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父母也不是每家小孩都是典型的小孩。小黑屋什么的理论和正面管教相悖,但是关于午睡,关于给父母休息的空间,以及告诉孩子父母关系的紧密的重要性,这些之前没想过,之前想着做100分的父母,然而他的理论我也觉得挺对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两岁的小孩。
评分2019年8月7日读毕,这本书颠覆了我很多育儿方面的想法,尤其加深了我对两岁这个“这是最好的岁数,也是最坏的岁数”的认识。其一,育儿是划界限的过程。我是谁?别人和我为什么不一样?父母需要激发孩子的自我感觉,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自我有界线。其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父母育儿就是权力互动的过程,把握好平衡,孩子才会拥有良好的权力感觉,才能与别人更好的互动。其三,一切人际关系问题都是育儿问题,可以归因为教养问题。其四,育儿到底是经验重要,还是专家建议重要?或者说我们看育儿书教育孩子,一定比老一辈好吗?很可能不是。其五,顺其自然的育儿是最难的,尤其在城市基本不可能。其六,阅读不只是增长智识,还可以增强协调能力,平静的本领。
评分受莹莹姐影响,我一个单身女青年,竟然在考虑未来孩子教育的问题了????。大晚上看这种书就是挺容易母性泛滥的,而且觉得好多地方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教育这件事情本就任重道远。好的开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下去。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又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个择偶要求:如果生的是个男孩儿,希望未来的先生可以带着孩子去男厕上厕所,去男澡堂洗澡。(但是想想,南方人好像没有大澡堂子这么一说,似乎北方也开始绝迹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