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晉佛像綜閤研究

漢晉佛像綜閤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何誌國
出品人:
頁數:42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2
價格:8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4850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佛教史
  • 魏晉南北朝
  • 考古
  • 計劃中
  • 宗教
  • 器物
  • 中國
  • 佛教藝術
  • 漢晉時期
  • 佛像研究
  • 雕塑史
  • 宗教文化
  • 藝術史
  • 中國美術
  • 石窟藝術
  • 佛教造像
  • 曆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梳理長江上、中、下遊和北方各大區域的漢晉佛像,找齣其分布的區域型特點。在各區域內,以有確切紀年佛像作為年代坐標,建立年代序列,成為分析漢晉佛像藝術風格的年代基礎。再根據橫嚮和縱嚮關係,對應劃分型、式,建立漢晉佛像類型框架。以年代為基礎和階段性特點進行分 期,找齣演變規律,從時空關係探求各區域佛像的異同。從微觀的角度去考察每尊佛像的細節,也從宏觀的視野去把握漢晉佛像的相關問題。

著者簡介

何誌國,四川綿陽人(1959-)。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嚮是佛教美術、漢代藝術和美術考古。主要著作《中國南方早期佛教藝術初論》(2004)、《美術考古和考古研究》(2005)、《漢魏搖錢樹初步研究》(2007),《美術考古文存》(2012), 《早期佛像研究》(2013)。發錶論文125篇。中國漢畫學會理事,中華文化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秦漢史學會會員。

圖書目錄

第一章漢晉佛像研究述評1
第一節漢晉佛像發現、研究曆程3
一、 第一階段:初始期3
二、 第二階段:高潮期5
三、 第三階段:平穩期7
第二節漢晉佛像研究現狀10
一、 中國初期佛像年代研究10
二、 漢晉佛像識彆和載體研究16
三、 漢晉佛像的造像特點、風格和來源20
四、 漢晉佛像對南北朝佛像的影響24
五、 漢晉佛像的性質24
六、 漢晉佛像的傳播者和接收者30
七、 最早佛像的來源和傳播途徑30
第三節漢晉佛像研究綜述33
一、 1991年阮榮春綜述33
二、 1991年何誌國綜述34
三、 1993年何誌國等綜述34
四、 2004年費泳綜述35
五、 2007年何誌國綜述35
六、 2007年白彬綜述35
七、 2008年屈大成綜述36
八、 2011年常青綜述36
第四節漢晉佛像研究存在問題36
一、 部分漢晉佛像尚未識彆36
二、 誤判漢晉佛像37
三、 考古材料辨識錯誤37
四、 缺少漢晉佛像齣現背景的整體認識39
五、 研究集中在少數問題40
六、 缺少考古學研究方法40
七、 缺少新思路和新方法41
第五節本書研究思路和方法41
一、 慎重甄彆漢晉佛像41
二、 研究總思路41
三、 研究重點41
四、 研究路徑42
五、 研究方法42
第二章漢晉佛像的發現與分布44
第一節長江上遊地區齣土的漢三國佛像45
一、 搖錢樹佛像46
二、 墓刻佛像61
三、 陶座佛像62
四、 佛塔畫像磚68
第二節長江中遊地區齣土的漢晉佛像70
一、 獨立佛像70
二、 鎏金銅牌菩薩立像71
三、 佛像鏡73
四、 鉢生蓮花鏡77
五、 陶瓷佛像77
六、 金銀戒指佛像78
七、 陶佛塔建築模型79
八、 白毫相瓷俑80
第三節長江下遊地區齣土的漢晉佛像83
一、 魂瓶佛像83
二、 其他陶瓷佛像94
三、 佛像鏡96
四、 佛像畫像磚96
五、 佛像金牌96
六、 佛像銅熏爐96
七、 吳晉瓷器蓮瓣紋97
第四節國內民間和國外收藏漢晉佛像97
一、 搖錢樹佛像98
二、 佛像鏡101
三、 佛像畫像磚106
第五節北方漢晉佛像106
一、 中原地區107
二、 黃淮地區109
三、 新疆地區113
第三章漢晉佛像年代分期及相關問題119
第一節長江上遊地區東漢三國佛像年代、分期和特點119
一、 搖錢樹佛像的類型及相互關係120
二、 搖錢樹佛像的年代128
三、 長江上遊地區其他載體佛像年代137
四、 搖錢樹佛像與其他載體佛像比較145
五、 長江上遊地區佛像分期146
六、 長江上遊地區早期佛像演變151
第二節長江中、下遊地區漢晉佛像年代、分期和特點154
一、 長江中、下遊佛像年代155
二、 長江中、下遊佛像分期159
三、 長江中、下遊地區漢晉佛像特點163
第四章漢晉佛像來源及各地的階段性170
第一節漢晉佛陀偶像服飾、手印組閤、階段性特徵及演變170
一、 第一階段:東漢中期(2世紀初)171
二、 第二階段:東漢晚期至蜀漢前期
(2世紀後期至3世紀前期)172
三、 第三階段:東吳晚期至東晉初期
(3世紀後期至4世紀初期)173
第二節各階段佛像的差彆及來源175
一、 第一階段佛像的來源175
二、 第二階段佛像的來源176
三、 第三階段佛像的來源178
第三節漢晉佛像各階段的傳承性關係180
一、 項光181
二、 肉髻181
三、 八字鬍181
四、 衣領181
五、 衣紋181
六、 衣袖紋182
七、 蓮花和蓮花座182
第四節嚮北方傳播——中國初期金銅佛像的齣現183
一、 發式和頭部特徵184
二、 手印184
三、 衣紋和坐式186
四、 小結186第五章漢晉佛像源頭——印度早期佛教藝術188
第一節印度佛陀偶像起源及其特點188
一、 印度佛像起源189
二、 迦膩色伽紀年佛像年代和分期193
三、 犍陀羅和秣菟羅藝術發展和交流200
四、 小結203
第二節印度蓮花起源及其特點204
一、 印度蓮花的起源204
二、 印度早期蓮花特點204
三、 印度早期蓮花對漢晉中國的影響206
第三節印度早期佛塔以及對漢晉中國影響209
一、 印度早期佛塔209
二、 印度早期佛塔對漢晉中國影響210
第六章漢晉佛像來源途徑213
第一節長江上遊地區漢三國佛像來源213
一、 長江上遊地區來源途徑中原說商榷213
二、 西域—青海道傳入四川說商榷225
三、 長江上遊早期佛像其他來源說商榷228
四、 長江上遊早期佛像從印度經蜀身毒道傳入232
五、 長江上遊漢三國佛像載體曆史、地域特徵245
第二節長江中、下遊早期佛像來源251
一、 長江中、下遊漢晉佛像載體的地域特徵251
二、 長江中、下遊早期佛像來源途徑256
第三節北方漢晉佛像來源262
一、 中原地區262
二、 黃淮地區263
三、 新疆地區264
四、 北方初期金銅佛來源265第七章漢晉佛像對南北朝初期佛像圖像誌影響266
第一節長江上遊東漢中期至蜀漢前期搖錢樹佛像
儀軌特徵及其影響267
一、 一佛二脅侍布局268
二、 項光268
三、 蓮花裝飾269
四、 磨光肉髻269
五、 施無畏印270
六、 U形衣紋和圓弧形衣紋270
第二節長江中、下遊東吳後期至西晉佛像鏡、
陶瓷佛像儀軌特徵及其影響272
一、 陶瓷獨立佛像272
二、 菩薩像275
三、 佛裝菩薩像276
四、 蓮花座277
五、 禪定印277
第三節北方地區西晉至十六國時期流行金銅佛像特徵
及其影響278
一、 早期金銅佛類型279
二、 早期金銅佛圖像誌直接影響南北朝初期石窟、
北涼石塔280
第四節漢晉佛像三大階段圖像誌流變總結281
第五節附論漢晉佛像與南北朝初期造像的相關問題288
第八章漢晉佛像性質——“佛神模式”294
第一節漢晉佛像的“佛神模式”造型特點296
一、 四川西王母“偶像型”圖式起源與印度佛像傳入297
二、 漢晉佛像“偶像型”圖式與西王母為主神天門圖像
誌關係300
三、 “偶像型”西王母是神靈而非神仙312
第二節“佛神模式”文獻來源和民間信仰316
一、 “佛神模式”文獻來源316
二、 “佛神模式”與民間信仰317
第三節“佛神模式”內涵322
一、 鬍僧“設像行道”323
二、 漢地民眾視佛為神326
三、 漢晉“佛神模式”與民間佛教331
第九章總結與相關問題討論333
第一節漢晉佛像特點、藝術風格及其影響333
一、 區域分布特點333
二、 圖像特點335
三、 漢晉佛像藝術風格337
四、 漢晉佛像圖像誌對後世佛像影響337
第二節漢晉佛像的來源與傳播途徑338
一、 長江上遊地區佛像經蜀身毒道直接傳入338
二、 長江中、下遊地區吳晉佛像受到犍陀羅風格和
長江上遊影響339
第三節漢晉佛像與民間信仰340
一、 漢晉佛像的“佛神模式”錶明漢地民眾對佛教誤讀340
二、 漢晉佛像主要流行於民間341
三、 漢晉譯經佛教與漢晉佛像的不同影響351
第四節漢晉佛像的傳播者和接受者353
一、 文獻的局限性354
二、 鬍人不等於佛教355
第五節印度早期佛像在中國立足原因357
一、 中國人的功利主義信仰357
二、 鬍僧傳教方式契閤漢地民眾心靈358
三、 漢晉佛像是文化傳播新模式359
附錄一漢晉佛像齣土或收藏地分布一覽錶360
附錄二A. 長江上遊東漢三國佛像統計錶362
B. 長江上遊東漢三國佛教象徵圖像和與佛像儀軌
有關人像統計錶365
附錄三A. 長江中遊吳晉佛像統計錶368
B. 長江中遊漢晉佛教象徵圖像及與佛像儀軌有關
人像統計錶371
附錄四A. 長江下遊漢晉佛像統計錶376
B. 長江下遊漢晉佛教象徵圖像統計錶383
附錄五A. 北方地區漢晉佛像統計錶384
B. 北方地區漢晉佛教象徵圖像和與佛像儀軌有關
人像統計錶387
附錄六國內民間和國外收藏漢晉佛像統計錶390
附錄七搖錢樹佛像情況錶395
附錄八紀年魂瓶佛像統計錶399
附錄九漢晉佛像及主要載體像主身份一覽錶401
附錄十《漢晉佛像綜閤研究》插圖目錄404
附錄十一何誌國發錶早期佛像研究論文索引414
後記41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是外行,感覺作者對於資料非常瞭解,寫這本書遊刃有餘,有理有據。隻有一點建議:作者可以嘗試換個結構,從頭到腳一氣嗬成的講述漢晉佛像中所反映齣的信息。補充:作者從考古學角度分析瞭漢晉時期北方地區、長江上遊、中遊下遊地區的佛像,得齣瞭很多新觀點。以前佛教史側重於皇傢、貴族和譯經,而從近些年發現的幾百個佛像來看,佛教史遠遠不止是這些,佛像的傳入和傳播都有新的路綫。

评分

一手材料用得很好,整理的功夫下得很深,也沒有過分倚重佛教典籍➕經變題材文獻。路綫這一塊的確有點忽視曆史地理瞭,以至於講賡衍的時候失之連貫。捎帶一提,書的結構過於疊床架屋,每個區域之間;路綫,分期,源頭之間是獨立敘述的,難以規避贅述和自我重復。

评分

我是外行,感覺作者對於資料非常瞭解,寫這本書遊刃有餘,有理有據。隻有一點建議:作者可以嘗試換個結構,從頭到腳一氣嗬成的講述漢晉佛像中所反映齣的信息。補充:作者從考古學角度分析瞭漢晉時期北方地區、長江上遊、中遊下遊地區的佛像,得齣瞭很多新觀點。以前佛教史側重於皇傢、貴族和譯經,而從近些年發現的幾百個佛像來看,佛教史遠遠不止是這些,佛像的傳入和傳播都有新的路綫。

评分

我是外行,感覺作者對於資料非常瞭解,寫這本書遊刃有餘,有理有據。隻有一點建議:作者可以嘗試換個結構,從頭到腳一氣嗬成的講述漢晉佛像中所反映齣的信息。補充:作者從考古學角度分析瞭漢晉時期北方地區、長江上遊、中遊下遊地區的佛像,得齣瞭很多新觀點。以前佛教史側重於皇傢、貴族和譯經,而從近些年發現的幾百個佛像來看,佛教史遠遠不止是這些,佛像的傳入和傳播都有新的路綫。

评分

一手材料用得很好,整理的功夫下得很深,也沒有過分倚重佛教典籍➕經變題材文獻。路綫這一塊的確有點忽視曆史地理瞭,以至於講賡衍的時候失之連貫。捎帶一提,書的結構過於疊床架屋,每個區域之間;路綫,分期,源頭之間是獨立敘述的,難以規避贅述和自我重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