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在我们的周围已经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是旁观者和参与者,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究竟什么才是设计?设计和与其相关的事物是如何建立联系的?设计的发展是怎样进行的?作者运用哲学的思考去探索设计的本质。他以设计的历史发展为脉络,探讨设计与资本、与道德、与科技、与社会等之间的联系,以及设计本身的哲学意义。这是关于设计的一个新的角度,引发读者对周围已无处不在的“设计作品”亦或设计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斯蒂芬•维尔勒: 一位拥有心理学,文学,哲学学位的法国当代哲学家,十年徜徉于哲学与心理学和自我分析之间的研究。作者在法国最著名的高等艺术应用学院(Boule)等讲授艺术与哲学,在巴黎索邦大学讲授互动多媒体和Web设计的应用哲学。同时他也是互动创意网站(www.lektum.com )的创始人及总监。著有《克尔凯郭尔:写作或死亡》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篇幅很短,内容不够深入,适合对设计感兴趣外行或初学者。
评分一本小书,坐短途飞机可以看完的那种,本身就是论文,出版成书也真不容易,封面封底占了占了不少厚度lol
评分挺好的一本设计哲学的书。对设计与艺术、设计与技术做了区分。设计是为了“他人”,是一种“过程”,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设计师需要有一种责任感,是美的,是应用的,是创造新体验的。
评分做摘抄笔记都能3小时看完,含金量不高,但著书意义只在于引话头吧。越看越觉得设计本体论目前不会有艺术本体论那样的迫切性和实用性。比较精彩的是以工业化进程为轴来“论设计”。“设计师综合症”太好笑了,值得为此立书做精神分析或编伍迪艾伦式故事。我个人对待“设计”,是高度祛魅的职业化视角。设计,就是千方百计赋予设计感的过程。赋予设计感,就是让消费者同时拥有“认真对待生活”与“被生活认真对待“的体面感(不一定是仪式感,也上升不到尊严)。而“设计”这个过程的预设目的是获得消费市场。过程结果往往是消费者漫不经心的消遣。
评分做摘抄笔记都能3小时看完,含金量不高,但著书意义只在于引话头吧。越看越觉得设计本体论目前不会有艺术本体论那样的迫切性和实用性。比较精彩的是以工业化进程为轴来“论设计”。“设计师综合症”太好笑了,值得为此立书做精神分析或编伍迪艾伦式故事。我个人对待“设计”,是高度祛魅的职业化视角。设计,就是千方百计赋予设计感的过程。赋予设计感,就是让消费者同时拥有“认真对待生活”与“被生活认真对待“的体面感(不一定是仪式感,也上升不到尊严)。而“设计”这个过程的预设目的是获得消费市场。过程结果往往是消费者漫不经心的消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