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史

摄影小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176
译者:许绮玲
出版时间:2017-12
价格:3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80056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摄影
  • 艺术
  • 瓦尔特·本雅明
  • 本雅明
  • 艺术史
  • 理想国
  • 德国
  • 有关摄影
  • 摄影史
  • 摄影艺术
  • 视觉文化
  • 影像记录
  • 摄影技术
  • 摄影流派
  • 摄影大师
  • 影像美学
  • 纪实摄影
  • 摄影创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欧仁·阿特热乃至奥古斯特·桑德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和散文家。出身犹太望族。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1933年,纳粹上台,他离开德国,定居巴黎,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论文和评论。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出境的数次努力均未果后,身心俱疲的他在法西边境的小城博港选择了自杀。他的著作在其身后大量出版,为他赢得了越来越高的荣誉。

本雅明的思想融合了德国观念论、浪漫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犹太教神秘主义等多个传统中的元素,并在美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有持久而深切的影响。他最广为人知的论文包括《翻译者的任务》(1923年)、《摄影小史》(1931年)、《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和《历史哲学论纲》(1940年)等。

目录信息

1 摄影小史 / 001
2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061
3 绘画与摄影—第二巴黎书简,1936年  / 125
4 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 15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目录分成四章:摄影小史,机械复制年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第二巴黎书简1936年,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一)摄影小史 从摄影的黄金时代(希尔HILL、卡梅伦Cameron、雨果hugo、纳达尔nadar)谈起,19世纪中期以前的摄影收到宗教观念的重压,人像摄影被认为是对上帝的...  

评分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 【德】瓦尔特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译者:许琦玲,林志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雅明出身于犹太望族,是20世纪上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其根植于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建立了所谓的“意象的辩证法”。 ...  

评分

【已卖给《青岛文学》,不好转载了】 第一部分 灵光的消逝 本雅明属于尼采、罗兰·巴特等通常被称为文体家的一类写作者,即使是在《摄影小史》这样的题目之下,他的文字也并不受学术写作的条条框框的规范,而是达成了一种诗性的自由,不大量铺陈材料却能明晰的理出一条艺术发展...  

评分

1839年,达盖尔用上了碘化银的铜版置于暗箱内,曝光后,得以将浮动的镜像固定下来,摄影术问世。摄影发明之后,陷入争议之中长达百年之久。争议的思想渊源在今天看来近乎腐朽。 “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类发明的机器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留住影像,就是亵渎神灵”、...  

评分

1839年,达盖尔用上了碘化银的铜版置于暗箱内,曝光后,得以将浮动的镜像固定下来,摄影术问世。摄影发明之后,陷入争议之中长达百年之久。争议的思想渊源在今天看来近乎腐朽。 “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类发明的机器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留住影像,就是亵渎神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几篇文章总是常读常新,因为每次都让我觉得“你之前居然会觉得自己读懂了”。每种新技术的出现与旧技术向更广泛人群的下沉都会引起沙龙局内人的恐慌。或者说,当旧技术到达下沉的瓶颈期,就会有新技术被发明来抚慰无论如何都无法掌握旧技术的群体。我们有时觉得新技术是前卫和难以接近的,但其实它的本质反倒往往是亲切的。(我大概是在胡说八道了,拍照的时候可千万要把这些都忘掉哦,不是一个范畴的事。)

评分

【课程书目】看似好懂,实则需要阅读N次才勉强略懂皮毛

评分

得重读吧。 怎么读完跟没读一样……

评分

译的好,在对于韦伯的祛魅,马克思的拜物教,卢卡奇的物化几乎照单全收的情况下,如何和阿多诺不同,走一条抵抗法西斯主义的革命道路。是不是因为本雅明对于俄国的先锋运动到苏联的一脉看得过高?和布莱希特又似乎不一样,布莱希特在戏剧中看到民主和对话的可能,但本雅明却选择没有交互性的电影来把所有人变成批评家的位置?换言之,他的电影几乎就是先锋电影,似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和摄影机的对话才是可能的,而不全是镜头所主导的对于艺术家的物化和对于观众的暴力。结论似乎变成了一种游击式的图景,和卢卡奇不同,似乎更后现代一点。/《摄影小史》写得早,似乎还是游击式的面貌更强一点,拒绝一种总体的建构,而是在每一个碎片里实现批判。但从摄影到电影,又是巨大的断裂,本雅明其实是非常先锋的,先锋艺术和大众的关系如何跨越,极其困难。

评分

文艺批评课需要读的书。对理论一直都不太有兴趣,觉得所谓文艺理论,大概就是我的作品收到很多人关注后,别人做的事情。但是,同济的张闳老师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内涵的人!听他上课,必须让自己沸腾起来才能跟上他不断涌出的金句。我就还是中学生心态吧,因为一个老师,开始喜欢一个学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