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的全球史

棉的全球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意] 乔吉奥·列略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刘媺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49557
丛书系列: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经济史
  • 全球史
  • 社会史
  • 经济
  • 全球化
  • 社会学
  • 全球史
  • 纺织
  • 农业
  • 贸易
  • 历史
  • 文化
  • 经济
  • 殖民
  • 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今,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额达到惊人的4250亿美元。在持续全球化的压力下,印度和中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制造强国。不过,这也并非新现象,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就曾制造出大量色彩丰富印花的棉纺织品,远销日本、西非和欧洲。棉纺织品开辟了早期的全球化经济,1750年之后,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它也开启了全球化经济的转型。到19世纪早期,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世界制造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本书以引人入胜、见解深刻的故事,讲述了亚洲和欧洲的技术、美洲棉花种植园中的非洲奴隶制度,以及全球消费者的愿望。

作者简介

乔吉奥•列略是英国华威大学的全球史教授,同时也是华威大学全球历史与文化中心的成员,著有 《过去的脚步》(A Foot in the Past,2006年),并参与编辑了数本著作,包括《纺织的世界》(The Spinning World,2009年)、《印度如何衣被天下》(How India Clothes the World,2009年)和《全球设计史》(Global Design history,2011年),曾于2010年获得菲利普•利华休姆奖。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言/.1
序言/.1
引言:棉的全球史/.1
第一部分.第一次棉纺织革命:一种离心体系(约1000—1500 年)
第一章销往世界:印度和旧棉纺织体系/.5
第二章“野树上长出的羊毛”:棉走向全球/.30
第三章世界最佳:印度的棉纺织业及其优势/.53
第二部分.学习和联系:棉的全球化(约1500—1750 年)
第四章印度学徒生涯:欧洲人的印度棉布贸易/.85
第五章新的消费习惯:棉布如何进入欧洲人的家庭和衣柜/.111
第六章从亚洲到美洲:棉纺织品在大西洋地区/.140
第七章学习和替代:欧洲的印花棉纺织品/.170
第三部分 第二次棉纺织革命:一种向心体系(约1750—2000 年)
第八章新世界的棉花、奴隶和种植园/.204
第九章与印度竞争:棉与欧洲工业化/.233
第十章“披着羊皮的狼”:棉的潜力/.265
第十一章全球成果:西方和新棉纺织体系/.295
结论:从一种体系到另一种体系,从分流到合流/.324
参考书目/.33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棉的全球史 第一部分.第一次棉纺织革命:一种离心体系(约1000—1500 年) 在1000-1500年 南亚是棉纺织品的主要产地。在印度因高质量的产品带来竞争优势之时,与印度贸易往来的很多地区,也开始凭他们自己的能力种植、加工原棉并制成布料。 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竞争与共生的体系...

评分

现在上海的市花,众所周知是白玉兰;但不为人知的是:1929年上海特别市评选市花时,获得票数最高的却是棉花。确实,如果就历史渊源而言,棉花可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象征——从1291年建城起,上海在七百多年的时间里能由滨海小城发展为国际大都市,棉纺织业极有可能是起...  

评分

现在上海的市花,众所周知是白玉兰;但不为人知的是:1929年上海特别市评选市花时,获得票数最高的却是棉花。确实,如果就历史渊源而言,棉花可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象征——从1291年建城起,上海在七百多年的时间里能由滨海小城发展为国际大都市,棉纺织业极有可能是起...  

评分

现在上海的市花,众所周知是白玉兰;但不为人知的是:1929年上海特别市评选市花时,获得票数最高的却是棉花。确实,如果就历史渊源而言,棉花可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象征——从1291年建城起,上海在七百多年的时间里能由滨海小城发展为国际大都市,棉纺织业极有可能是起...  

评分

现在上海的市花,众所周知是白玉兰;但不为人知的是:1929年上海特别市评选市花时,获得票数最高的却是棉花。确实,如果就历史渊源而言,棉花可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象征——从1291年建城起,上海在七百多年的时间里能由滨海小城发展为国际大都市,棉纺织业极有可能是起...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好看,以棉的全球化带出经济全球化,贸易往来、技术革新、消费习惯演变皆有清晰讲述。印度借着优势地位和高超的印染技术成为第一阶段的核心,相应的印度洋成为原始全球化的摇篮;随着贸易往来和全球市场的形成,欧洲开始赶超,大西洋经济体的重要性提升,欧洲崛起后对原棉的需求又带入美洲的故事。一个有趣的地方在第三章,作者用生产体制解释市场扩张时,为何印度走向了专业化,而欧洲却走向了集中化。

评分

没有注释:(

评分

文献综述式的写作 作者缺乏叙事技巧 外加翻译拗口 阅读过程并不愉快。作者没有简化历史的意图 铺陈论证了影响棉纺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 事无巨细 启发较多。

评分

终于读完了!!要不是身上背着政治任务,这本书我大概翻个几页就扔到一边去了,是断然不会读着它从2018年跨越到2019年的。 这书真是烂到极点,无聊到极点了。全票几乎都在进行材料的堆积,我感觉像读了三十万字的文献综述……而结论部分,就这么轻松愉快地说"我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论证……"我想说"what?" 好吧,吐完槽,还要继续和这本书奋战,2019年熬的第一个夜,将要献给这本无聊透顶的书……

评分

汉文译名值得商榷,全书不止讨论了棉,更多是在说纺织业,英文题目更切题。正文中的译注很用心。约30万字,350页,定价88,2018年书价果然在上涨。棉纺织全球发展的三阶段划分很有意思:印度的离心模式、欧洲的学徒阶段和欧洲的向心模式。第三章得出印度在布料后期加工工艺上全球范围内的优越性,是不是太匆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