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

峰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作者:[英] 戴维· 雷诺兹
出品人:
页数:600
译者:马俊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7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81832
丛书系列:开放历史
图书标签:
  • 历史
  • 政治
  • 外交
  • 国际关系
  • 政治学
  • 中信出版社
  • 戴维·雷诺兹
  • 新思文化
  • 峰会
  • 政治
  • 会议
  • 国际
  • 经济
  • 决策
  • 论坛
  • 合作
  • 战略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曾经,几个大国元首会面,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运。

1938年,慕尼黑会议,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此后纳粹更加肆无忌惮,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生灵涂炭。

1945年,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密会八日,确立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会议是希望的序曲,也被视为冷战的前奏。

1961年,维也纳会议,这是冷战开始后首度重启峰会,在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火药味十足的碰撞之后,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1972年,莫斯科会议,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互相让步,冷战走向缓和。

1978年,戴维营会议,卡特、贝京和萨达特分别代表美国、以色列和埃及,为中东和平斡旋。成果斐然,却未能持久。

1985年,日内瓦会议,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破冰会晤,冷战走向和平结束。

六场峰会,十四个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各怀心事,为利益,为野心,为理念,或为实现战争的企图,或为达成和平的愿景,在外交场上展开竞逐。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政治、身体、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在现实政治和理想主义间权衡,施展各样手段来摆布对手,达成目标。他们究竟是创造了历史,还是败给了时势?无论如何,20世纪的历史,都因他们而改变。

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戴维•雷诺兹用这六场峰会,串联起20世纪的国际大事。从被删改得规规矩矩的庞杂政府文件中,他读出了鲜活的历史真相,他考察字里行间的深意,还原当初与会者因不知道对方筹码而无法了解的事实,带我们重回六大峰会的历史现场,重新审视那些塑造了当今世界的力量。

【编辑推荐】

1.六场峰会透视20世纪进程,见证战争世纪中的和平努力

20世纪,突如其来的大战催生了前所未见的外交努力,大国元首的艰难会谈成为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数十亿人的命运,就在一次次冲突后的谈判中定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中东冲突……种种危机与转机的背后,是或成功或失败的斡旋,明智与不明智的妥协,战场和谈判场上的较量。借助飞机这一20世纪的新发明,掌控历史的关键人物跨越重洋,试图阻止灾难从天而降。张伯伦、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里根、戈尔巴乔夫……十四个元首,六场会谈,历史关键点上的绥靖、遏制、缓和、改变,塑造了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

2.纪录片手法重建历史现场

身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雷诺兹在二战史和冷战史领域深耕多年,哪怕政府文件被删改得规规矩矩,他也能比照日记、回忆录等历史资料,从字里行间读出隐藏的真相。读《峰会》,有如观看历史纪录片。雷诺兹仿佛对各大峰会全程跟拍,台前幕后无不顾及,时而近景拍摄手握重权的各国元首,观察他们在交手中展现的性格和手腕,时而远景展现宏大的历史进程,时而切换视角,透露当初与会者所无法了解的事实。张伯伦的误判、希特勒的狡诈、罗斯福的敏锐、贝京的强硬、萨达特的灵活……在那个充满仇恨又不乏希望的战争世纪里,影响着命运的轨迹。

3. 观看峰会上的妥协与谈判,理解决策背后的动力

国家元首在国内呼风唤雨,在外交峰会上追求和平时却有如攀登珠峰。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艰难前行,为的是在峰顶会面,再带着各自的成果回到山下。他们爬得很高,很危险,相信能在峰会上改变世界。他们无不想创造历史,却不得不受制于时势。

六场峰会上,有许多精明的算计,许多艰苦的谈判,有过于软弱的妥协,也有事后看来毫无必要的强硬。《峰会》回到历史现场,深入当时决策者的内心,研判大国的实力对比,探究那些带给他们恶名或美名、带给世界苦难或福祉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这串联起20世纪的六场峰会,既是已有秩序的缩影,又在旧秩序上打开缺口,以待新秩序的创生。

作者简介

戴维•雷诺兹(David Reynolds),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研究员,哈佛大学、日本大学访问学者。雷诺兹著有数十部关于20世纪世界史的著作,主要有《看得见的世界:1945年以来的世界史》《掌控历史:丘吉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掌控历史》荣获2004年沃尔夫森奖。他还为BBC制作过13部关于20世纪历史的纪录片,善用丰富史料和通俗语言表达独到的观点。

目录信息

引 言
第1 章 通向峰会之路:从巴比伦到凡尔赛
第2 章 慕尼黑,1938 年:张伯伦和希特勒
第3 章 雅尔塔,1945 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第4 章 维也纳,1961 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第5 章 莫斯科,1972 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
第6 章 戴维营,1978 年:贝京、卡特和萨达特
第7 章 日内瓦,1985 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
第8 章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峰会外交:从G7到布什和布莱尔
参考资料来源和致谢
注 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峰会上,一方面是事先的准备很重要,另一方面元首本人的性格很重要。通常是那种性格刚毅、善于谋划、但是又不暴躁和跋扈的家伙能够收获颇丰,而“好人”是赚不了便宜的。张伯伦和希特勒的峰会最典型。 元首们也会在一些细节上勾心斗角。比如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会晤,戈来见里根...

评分

峰会上,一方面是事先的准备很重要,另一方面元首本人的性格很重要。通常是那种性格刚毅、善于谋划、但是又不暴躁和跋扈的家伙能够收获颇丰,而“好人”是赚不了便宜的。张伯伦和希特勒的峰会最典型。 元首们也会在一些细节上勾心斗角。比如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会晤,戈来见里根...

评分

这本书记录了现代峰会外交的历史和起源。近一个世纪来,大部分的外交活动以美国为主。通过这些意义深远的六场峰会活动,向人们揭示了峰会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如果你最后的结果来评判,张伯伦是一个失败者,卡特获得了成功。布莱尔,尼克松都是短期的成功者,但是在历史最终被认...  

评分

这本书记录了现代峰会外交的历史和起源。近一个世纪来,大部分的外交活动以美国为主。通过这些意义深远的六场峰会活动,向人们揭示了峰会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如果你最后的结果来评判,张伯伦是一个失败者,卡特获得了成功。布莱尔,尼克松都是短期的成功者,但是在历史最终被认...  

评分

峰会上,一方面是事先的准备很重要,另一方面元首本人的性格很重要。通常是那种性格刚毅、善于谋划、但是又不暴躁和跋扈的家伙能够收获颇丰,而“好人”是赚不了便宜的。张伯伦和希特勒的峰会最典型。 元首们也会在一些细节上勾心斗角。比如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会晤,戈来见里根...

用户评价

评分

三星半,最后G7反而没了兴趣,本来觉得雅尔塔会议最有趣,但是反倒是维也纳会议和尼克松个勃列日涅夫更有趣,有趣的是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元首并非隔空对骂,反而进行了谈判的多次尝试,从猪湾登陆到导弹危机,以及提到的中美接触,乒乓外交,有点意思的。

评分

关于每场峰会,2/3的篇幅介绍峰会的背景及准备,1/3介绍峰会本身。雅尔塔和戴维营协议两篇与我读过的两本专著论点基本一致。翻译可以。

评分

角度挺好的,小处切入,展现的不仅仅是峰会本身,而是围绕峰会解读历史的承上启下。到了不得不开会的时候,要么是一次撕逼的爆发,要么是一次互怼的结束。

评分

三星半,最后G7反而没了兴趣,本来觉得雅尔塔会议最有趣,但是反倒是维也纳会议和尼克松个勃列日涅夫更有趣,有趣的是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元首并非隔空对骂,反而进行了谈判的多次尝试,从猪湾登陆到导弹危机,以及提到的中美接触,乒乓外交,有点意思的。

评分

《峰会》是大国外交三部曲的第二本,为读者详细再现了影响20世纪的六场峰会外交。时间囊括二战、美苏冷战、阿以冲突、反恐战争这些20世纪中最牵动人心的时刻。每一个章节都详细讲述了每次峰会的举办背景、筹备经过、谈判历程、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峰会中各位亲历者的形象:这些人或是国家元首,或是参与政策指定的幕僚官员。不管是理想主义者,还是浪漫主义者,或是实用主义者,但终究是人,都会有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人性中的闪光点和劣根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聚光灯下受到媒体、选民、政治对手、游说团体的影响和压力,在不得已而为之、识大体顾大局、威逼利诱和言不由衷的状态下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所有的六次峰会中,我最喜欢卡特、贝京、萨达特的戴维营峰会。全书的翻译很好,有大量的外国人名,读下来还比较轻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