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诺伯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 1897 - 1990),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和21世纪的社会学家。
16世纪的一本书《男孩的礼貌教育》,以及随后的一些书,都谈及各种行为礼仪的问题,比如: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大小便;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在别人面前赤身裸体;不要在餐桌上对着桌子咳嗽;不要吐痰过桌,或吐到别人身上;不要大声擤鼻涕;吃东西不要叭唧嘴;咬过的菜、啃过的肉...
评分文明的进程,实际上大部分写的是关于德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对比。作者从日常的礼仪:餐巾、刀叉、睡衣等等的演进一步一步推敲,内容杂多且反复,而最本质的线索是人的情感变化、人和人的人际网络关系对于人的行为所施加的压力,此处被可以说为封面推荐的心理学?过于单一了。并...
评分这本大部头的书,的确有趣而又冗长,我觉得篇幅删减一半没有任何影响。其实观点还是比较明确,所以这本书的心得我就不长篇大论了,就随便写记录下脑海里零碎的看法: 1、作者指出,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政权必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权力跟土地是等价的,...
评分看了网上很多关于《文明的进程》的书评,其实每个人的视角都不一样,但读起来却也都津津有味。感觉似乎自己都没有写这篇读书笔记的必要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三个多月,三月份因为搬家和置办各类家具,也搁置了阅读,四月份在使其这本书的时候,感到些许陌生。总结起来,这...
评分forcode:这是李康老师"国外社会学说"的课程作业,中文读后感一篇,我读的是埃利亚斯的社会学经典《文明的进程》,第一卷读了三分之二吧,挺有趣的一本书,读后感和书摘我就录入了五十多条,放在论文的后面吧。本书在豆瓣的地址是: 文明的进程(1):西方国家世俗上...
整理笔记下来才发现是多么有趣,流行与时尚?也有点本我和超我的意思,最后谈到幸福“人的社会任务、其社会存在的整个要求与个人兴趣和爱好持久的均衡”,文明尚未结束,它还在形成之中。第一卷的个人行为的文明,生存、社会分工、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依存链条变成需要可靠的、可调节的、可监控的行为加以配合,人的行为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冲动、本能、情绪化的行动逐步为经过调控的、自我强制的习惯所取代,人的每一行动都处于相互依存的网络中,要瞻前顾后、自我调节。第二卷社会组织的文明,走出分合怪圈:占有土地、暴力和税务的独占,中央领主的统治日趋巩固“垄断的社会化”:王室家族中发展出分工明晰的管理机构,,对行政机关的私人占有逐步社会化,社会阶层到公共再到一个机关,高雅风范与成功条件,人际关系不断分化和整合,同化与拒斥
评分确实有点啰嗦,想找个人与行动网络之间关系的说法,但没找到非常明确的说明。攻击欲和新工具两个部分,一个说情感是被纳入的社会结构框架允许和鼓励的才能存在;一个说由于运输和劳动力的情况不同,在不同的社会里,有权阶层的诞生,有的是由平民上升而来,有的是底层把上中拖拽下来。
评分埃氏大著,可以称为“文明社会的历史发生学”研究。此书精细入微又不离大体,堪与中土陈义宁《隋唐》两书比肩。中人以下,最好从此类书籍入手治学。贸然追寻所谓微言大义,恐怕很难洞悉鞭辟入里之处。
评分确实有点啰嗦,想找个人与行动网络之间关系的说法,但没找到非常明确的说明。攻击欲和新工具两个部分,一个说情感是被纳入的社会结构框架允许和鼓励的才能存在;一个说由于运输和劳动力的情况不同,在不同的社会里,有权阶层的诞生,有的是由平民上升而来,有的是底层把上中拖拽下来。
评分读过,大约半年前,读时忘了写书评,现下除了读过也不记得什么了,大略其实比较一般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