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內亞史 曆史 內亞 民族史 鍾焓 學術史 新清史 世界史
发表于2025-05-17
重釋內亞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以作者多年來對內亞史研究的心得為主,對世界著名內亞史研究學者波西和傅禮初、丹尼斯.賽諾等的論著和研究方法進行評書,並對具體的內亞史問題進行解讀。本書從伯希和、丹尼斯?賽諾、傅禮初、烏瑞夫人、王明珂、森部豊六位學者入手,分彆評述他們的內亞研究成果、方法及影響,梳理內亞研究的脈絡。本書隨著評述人物的變化,涉獵的時間、空間範圍比較廣,既有地理意義上的北亞、阿爾泰,又有方法論層麵民族史、曆史人類學等分野,還有日本西域研究的新動嚮等學科前沿。內容豐富、概況性強是本書的優點,本書既可以成為青年學生內亞研究的入門讀物,也是學術界內亞史的一次總結。
鍾焓
男,漢族,籍貫重慶,1976年生。1994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係(今考古文博學院),相繼獲曆史學學士、碩士學位,師從林梅村先生;200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係專門史方嚮,2005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考古學與民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尤緻力於北方民族史領域。
以六位內亞史學者的學術路徑為綱的評述,對相關著述的收集相當完備,對六位學者的評價也相當中肯,尤其是在對學術史方麵的遺漏與史料的解讀方麵的補充很有意義,相關腳注所涉及的非英語研究值得關注,也是讀書的指導。總的來說,作者所展示的內亞史研究方法的變化從①伯希和類似陳垣、餘锡嘉等人的精深的漢學考據與比較語言學的結閤,到繼承伯希和的②丹尼斯·賽諾以澄清曆史發展趨勢為追求的學術理想,再到③傅禮初的“全史”所創建的吸納“結構-功能”範式的社會科學研究路數,④烏瑞夫人利用民族誌對《秘史》的民族學詮釋,⑤王明珂曆史人類學的宏大敘事話語的缺憾所提醒我們的“社會科學理論隻是曆史研究的輔助工具”,最後到⑥森部豊的考據與理論結閤的迴應,確實是對內亞史研究的一個全景式的迴應,也是反思東方學架構下的史學理論的發展的評述。
評分與其說是對過氣方法論研究的研究,莫不如說“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政治割習。內亞在亞洲史領域的一去不復返,是與國際大環境的地緣政治觀扭轉有關。而國內,還是蹭錢來的占多數,鍾老師算是一股清流瞭。
評分就我粗淺的學問來看應該也是可以打4.5分的佳作……曾經也跟風認為鍾教授隻是在所謂的新清史論爭中嘩眾取寵,如今看來這一想法實在鄙陋。一個完全沒有留學西方的人能夠做到對西方近100多年的內亞學術史(尤其是草原遊牧史、濛古突厥史)瞭如指掌,信手拈來,對其得失的品評也頗為到位,實數不易。作者對西方內亞史研究的幾次重大學術轉嚮的觀察極其精準敏銳,這點甚至遠超不少在海外多年卻依然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學者。此外,其對幾部大的著作的細節之處的考索校正也是極見功力。相對的,西方的內亞史學者如今卻往往少有去認真學習總結前人經驗著作者,實數可惜。就我個人看來,就算是伯希和也絕不是什麼不可復製的天纔,重要的是學者們是否具有成為下一個伯希和的膽識和精神,而不僅僅甘於成為流水綫上的工業品。
評分學術史脈絡梳理的相當清晰,但是總感覺作者對後冷戰時期的文化政治抱有很強的敏感,他自己也說:“在對外學術交流過程中,國內相應機構和部門也應嚴格依照法律,注重對國傢權益的自覺維護”。我理解作者這麼說的齣發點,但其對國傢權力在學術研究中的角色的理解很明顯不到位。
評分還是很 impressive 的。今天聽說其實書中提及的大部分內亞語言和現代工具語言作者都不太懂。考慮到這點,這本書可以說更加 impressive 瞭(非黑)。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重釋內亞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