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內亞史 曆史 內亞 民族史 鍾焓 學術史 新清史 世界史
发表于2025-02-03
重釋內亞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以作者多年來對內亞史研究的心得為主,對世界著名內亞史研究學者波西和傅禮初、丹尼斯.賽諾等的論著和研究方法進行評書,並對具體的內亞史問題進行解讀。本書從伯希和、丹尼斯?賽諾、傅禮初、烏瑞夫人、王明珂、森部豊六位學者入手,分彆評述他們的內亞研究成果、方法及影響,梳理內亞研究的脈絡。本書隨著評述人物的變化,涉獵的時間、空間範圍比較廣,既有地理意義上的北亞、阿爾泰,又有方法論層麵民族史、曆史人類學等分野,還有日本西域研究的新動嚮等學科前沿。內容豐富、概況性強是本書的優點,本書既可以成為青年學生內亞研究的入門讀物,也是學術界內亞史的一次總結。
鍾焓
男,漢族,籍貫重慶,1976年生。1994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係(今考古文博學院),相繼獲曆史學學士、碩士學位,師從林梅村先生;200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係專門史方嚮,2005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考古學與民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尤緻力於北方民族史領域。
太牛瞭,敬佩!前陣子豆瓣上的土洋之爭,某種程度上是不是就是因為這位“從未有過齣國經曆”的“土博”激起的?哈哈。其實作者說的有道理。洋博在國內是洋,在國外也是土。土在國內確實土,但萬一有一天在國外成瞭洋呢?學術確實分國界分種族分階層,不承認這點不行:)
評分1.一流的學術史疏理,對漢英法德日五種語言的既有研究成果進行瞭深入的挖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瞭深入細緻的細節考辨;2.站在乾嘉考據學和西方內亞研究的語文學傳統(略遺憾的是因作者的專業所限,並沒有追溯這種傳統的西學源流)基礎上,對理論導嚮的研究進行批評,同時也聲稱肯定理論的價值;3.在批評東方主義和“自我東方主義”的同時,作者並沒有意識到或許其自身的立場也是一種“漢族東方主義”(或許無論是誰也逃不齣某種形式的“東方主義”),而正如盡管如此我仍然相信作者對於學術的真誠一樣,伯希和那一代“東方學學者”對學術的真誠也是不容抹煞的;4.懶得像作者一樣吹毛求疵地列舉一些他自己和編輯也犯瞭的無關緊要的屑末錯誤。
評分裏麵有那麼一點點地方,感覺還是情緒略重,最主要是王明珂一章。再加上其他一些技術原因,扣掉一顆星,其實四星半也夠瞭。
評分業師嘗言,鍾焓是極可能成長為一代巨擘的學術新星。鍾焓對國際學術史掌握來源其多語言的功底,不同於羅新的豐富想象,其紮實的考證功底大大豐富瞭實證史學內涵。本書以內容評介和脈絡梳理展開。伯希和作為歐陸漢學最璀璨的明珠,學問淵博讓人驚嘆。傅禮初作為伯希和的再傳弟子,學術生涯的前後兩個階段也體現瞭美國的學術轉嚮。成名作中對多語言的高超運用和精深注文體現瞭伯希和之風。第二階段所提齣的“全史”(Integrative history)以及“血腥的競爭推選製”(Bloodly tanistry)可謂開啓瞭美國新清史研究的關鍵概念。烏瑞夫人對文獻和田野的並重豐富瞭前濛古時代的圖景,而王明珂的脫離實證史學的人類學演繹不過是沙上建塔。森部豊的粟特研究則體現瞭日本的學界動嚮(妹尾達彥的東歐亞與森安孝夫早期徵服王朝)
評分也算是奇書瞭,一口氣闡述6位內亞史學傢的文集(王明珂被黑齣翔),作者非常有纔氣,文筆酣暢淋灕,縱橫披靡談天說地,信息量極廣,但專業性也很強,題材非常小眾,相關人物和書籍都相當冷門(都是濛古史和中亞突厥史領域),對普通讀者來說幾乎聞所未聞,大部分書籍和內容在互聯網上都查不到,隨便讀讀,權當看熱鬧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重釋內亞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