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世界太糟糕了,几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
★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文学佳作”
★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苏童
★ 萨拉马戈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从心所欲的笔触,在这本超乎寻常同时引人入胜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失明症漫记》为萨拉马戈的文学高度再添新彩。——瑞典文学院
★ 《失明症漫记》是萨拉马戈尤其令人吃惊和不安的作品。他那极具说服力的想象震撼人心,让读者深刻意识到,人类社会竟是如此脆弱、荒诞。这部作品必将永存。——哈罗德•布鲁姆
★ 犹如一曲完美的交响乐……书中有对万物之本质的洞彻而充满同情的认识,一种必须诚实地称其为智慧的品质。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能够阅读这样一本书而心存感激。——《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白色瘟疫使城市人心惶惶,失明者被强制隔离在一家废弃的精神病院里,然而,失明症仍无可遏制地蔓延开来……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11.16 – 2010.06.18)
葡萄牙作家。1922年出生,高中时因家境贫困辍学,25岁时发表第1部小说,从汽修工变成文学杂志记者,之后30年,一直勤恳上班,直到55岁重新开始写小说。1982年出版的《修道院纪事》为他赢得国际声誉。代表作有《里斯本之围》《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19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葡萄牙语世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2010年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去世,葡萄牙为其举行国葬。
随写几句。 此书是我读的第一本葡语翻译过来的小说。之前买过一本《惶然录》,韩少功译本,不是小说,都是类似日记的随笔,一直拖着没有读完。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读得很粗,可算是读到了结尾。 作者的创意真好啊。全世界失明这个点子,据说是作者治疗眼疾时想出来的。...
评分《失明症漫记》写得元气充沛,酣畅淋漓。书最难写到饱满(是真的饱满,不是装样),而一旦做到这一点,作品也就成功了。《失明症漫记》是个好例子。“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至少应当尽一切努力不要像动物一样生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读了全书才能明白。...
评分在萨拉马戈那里,黑暗被取消了两种基本特征,一来它没有由光明渐渐衰弱的过渡阶段,二来在人类的惯常的感知中,它的物理形态反而被强烈的白色所替换,所以在《失明症漫记》中,失明没有博尔赫斯那样的如黄昏徐徐降临的诗意,也没有对黑暗的传统恐惧,但是对于光明的强烈向往却...
评分文明人突然失掉文明会变回动物吗? -不会,会比动物更糟,因为他们肉体像动物般生存,但是内心一直在恐惧绝望唾弃和憎恨...
评分4.5;大块大块的文字外象厚重结实,内里疾风骤雨,长句长段未能阻止势如破竹的阅读饥渴,宛如一同堕入那个牛奶色的失明天地,奋力上游,即目所见皆是地狱的模样,触目惊心到不忍联想;完全架空的地域与时代,人物亦未具其名,却是警醒世人的永恒黑色寓言,是微缩版的人类未开化前血泪史,人造「文明」坍塌之后的人性赤裸与欲望伸张,一切尊严与礼节、羞耻与节制都被剥离得体无完肤,连圣像都不忍目睹的腐朽惨状,人类之恶的确让上帝都蒙眼,他一定后悔造出这等残忍妖孽之物;依旧是孤独如万夜的永恒女性引领,在国家机器完结后,从血肉和灰土中诞生的自发「组织」,秩序始终是生灵存在繁衍的前提与必须,然而结局是更为恐怖的开端。
评分萨拉马戈生前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这里躺着一个愤怒的人”,或许也只有如此充沛的愤怒,才能支撑他写出如此残酷而绝望的作品。正如加缪拒绝将《鼠疫》作为存在主义寓言解读一样,萨拉马戈也以逼仄紧凑的写作拒斥了一切暧昧的可能——他要把政治存在拉到生死对立的紧张情境,这一情境断无消极自由的可能,只有把黑暗质料带入光明的技艺。可是,这样设置出的绝望是混杂着原乐的,这种语言形式很难隔绝悲剧的快感,也使其中的荒诞变得虚无。这又让人想到策兰和布朗肖了。
评分好像很久没读到有「高潮体验」的小说了。几乎没有所谓「作家气」,写得随性粗野,就这么絮絮叨叨一路写,甚至段落和标点也‘懒得’多考量。有种不加雕琢的力量,读完回头看,却已经把人骨头缝里那点事都写得一清二楚。
评分害怕让我们失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