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与创造力

风格与创造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超萃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2
价格:9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85718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认知
  • 认知科学与设计
  • 认知科学
  • 阳志平
  • 设计理论
  • 思维
  • 设计风格
  • 无来源
  • 风格
  • 创造力
  • 设计
  • 艺术
  • 表达
  • 思维
  • 灵感
  • 美学
  • 创新
  • 视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超萃的《风格与创造力--设计认知理论》深入解析了风格和创造力所引发的心智现象,并收集数位*名建筑大师的设计过程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实验和个案分析,从“解题理论”及“设计认知” 的角度,闸述风格及创造力在一般设计中生成的原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解释了哪些认知因素会在设计过程中,让设计师引发创意并做成令人惊讶的作品。因此,本书提出一个崭新的“风格及创造力的认知学说”并详细解释两者之间的认知互动理论,让相关专业人员*深入了解设计风格及创造力。

一般地,说明人类对事情的看法、领会及做法是否推陈出新,会用“创意”这词形容。创意在百度百科中的拆词解释“创”是创新,“意”是意识、观念、智慧和思维。结合起来看,“创意”则说明了“ 创造意识”,指的是“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但百度百科独缺了对“创造力”一词的解释,就连《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未收录此词条。本书开启一个新尝试,为创造力下定义为——驱动创意生成的幕后“认知力量”,是从认知角度广义说明思维中创意背后的创新力量和潜能,也对创造力和风格发展出一个新理论。

作者简介

陈超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学硕士,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任教于艾奥瓦州立大学建筑系,也是虚拟实境应用中心人机接口研究组教授。近年来担任《设计研究》、《环境与规划B》、《建筑出版》、《景观与都市规划》等季刊论文评审,以及几处科研提案的审核,也曾在新竹交通大学(1997、2005)、成功大学(2005)、云林科技大学(2005)和东南大学(2006)担任过客座教授。其学术专长包括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人机接口和虚拟实境在建筑中的应用。

目录信息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1篇概念框架
第2章设计认知的介绍
2.1设计的定义
2.2设计思考及认知
2.3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
2.4八种认知机制及功能
2.5设计认知的整体意象及操作定义
2.6其他影响设计思考的因素
2.7研究方法
第2篇风格
第3章风格的研究历程
3.1艺术理论的发展历史
3.2现代艺术理论及运动
3.3风格研究的发展历史
3.4研究风格的其他方法
3.5个人风格的研究
第4章风格是设计产品的识别物
4.1特征的辨识
4.2风格的辨识
4.3风格的操作定义:实验一
4.4风格程度——实验二:风格内的风格强度
4.5风格的测量度:实验三
4.6有风格性特征的辨识程度:实验四
4.7风格内及风格间的风格程度
4.8结论
第5章由设计过程看风格
5.1由手段方法角度研究风格
5.2风格在设计过程中的创生
5.3个案分析:草原住宅风格
5.4设计中恒常使用的观念及原则
5.5设计中恒用的设计限制
5.6恒定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5.7重建赖特的设计过程
5.8特征和设计方法的对应
5.9结论
第6章设计过程中风格的形成
6.1探讨设计过程的方法
6.2生成风格的假设因素
6.3实案研究
6.4实验结果
6.5资料分析
6.6讨论
6.7结论
第3篇创造力
第7章创造力的研究发展史
7.1历史概述
7.2近期理论的发展
7.3设计创造力的操作定义
7.4收集创造力数据的方法
7.5结论
第4篇风格与创造力的关联
第8章创造力过程与风格
8.1风格程度与创造力
8.2案例分析
8.3创意在设计中的生成因素
8.4大集体创造力及小集体风格
8.5创造力与风格
8.6结论
第9章风格与创造力的认知学说
9.1认知及思考
9.2设计思考及过程
9.3设计认知、风格与创造力
9.4风格与创造力的认知理论
9.5风格与创造力的关联
9.6改进认知、创造力及风格
9.7理论学说的正确性
9.8未来研究
参考目录
中英人名及建筑名称对照检索
中英术语对照检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所有的学科知识放置在时光玻璃柜下都会变得死板僵硬,但在认知科学的万花筒中,他们都会变得鲜活可爱。 传统的设计概念解释冗长无聊:「如果从制造与人为对象相关的领域(如建筑、平面设计、时装、工业、室内装潢以及工程设计等)来看,设计可被特别定义为:人类所有为满足一些...

评分

所有的学科知识放置在时光玻璃柜下都会变得死板僵硬,但在认知科学的万花筒中,他们都会变得鲜活可爱。 传统的设计概念解释冗长无聊:「如果从制造与人为对象相关的领域(如建筑、平面设计、时装、工业、室内装潢以及工程设计等)来看,设计可被特别定义为:人类所有为满足一些...

评分

所有的学科知识放置在时光玻璃柜下都会变得死板僵硬,但在认知科学的万花筒中,他们都会变得鲜活可爱。 传统的设计概念解释冗长无聊:「如果从制造与人为对象相关的领域(如建筑、平面设计、时装、工业、室内装潢以及工程设计等)来看,设计可被特别定义为:人类所有为满足一些...

评分

所有的学科知识放置在时光玻璃柜下都会变得死板僵硬,但在认知科学的万花筒中,他们都会变得鲜活可爱。 传统的设计概念解释冗长无聊:「如果从制造与人为对象相关的领域(如建筑、平面设计、时装、工业、室内装潢以及工程设计等)来看,设计可被特别定义为:人类所有为满足一些...

评分

所有的学科知识放置在时光玻璃柜下都会变得死板僵硬,但在认知科学的万花筒中,他们都会变得鲜活可爱。 传统的设计概念解释冗长无聊:「如果从制造与人为对象相关的领域(如建筑、平面设计、时装、工业、室内装潢以及工程设计等)来看,设计可被特别定义为:人类所有为满足一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知识结构偏学术研究,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图表、数据与例子,如果你没有建筑学或设计学相关知识,你会觉得这本书艰涩难读;又如果你是孤立地看这本书,没有读过司马贺的《人类的认知》或其他认知科学书籍,你会觉得这本书无聊枯燥。

评分

这本书知识结构偏学术研究,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图表、数据与例子,如果你没有建筑学或设计学相关知识,你会觉得这本书艰涩难读;又如果你是孤立地看这本书,没有读过司马贺的《人类的认知》或其他认知科学书籍,你会觉得这本书无聊枯燥。

评分

这本书知识结构偏学术研究,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图表、数据与例子,如果你没有建筑学或设计学相关知识,你会觉得这本书艰涩难读;又如果你是孤立地看这本书,没有读过司马贺的《人类的认知》或其他认知科学书籍,你会觉得这本书无聊枯燥。

评分

这本书知识结构偏学术研究,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图表、数据与例子,如果你没有建筑学或设计学相关知识,你会觉得这本书艰涩难读;又如果你是孤立地看这本书,没有读过司马贺的《人类的认知》或其他认知科学书籍,你会觉得这本书无聊枯燥。

评分

这本书知识结构偏学术研究,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图表、数据与例子,如果你没有建筑学或设计学相关知识,你会觉得这本书艰涩难读;又如果你是孤立地看这本书,没有读过司马贺的《人类的认知》或其他认知科学书籍,你会觉得这本书无聊枯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