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出品人:
页数:226
译者:胡清莹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26.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24750
丛书系列:国民阅读经典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荣格
  •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 瑞士
  • 社科
  • I|知性与心灵的重构
  • 人格发展
  • 心理学
  • 成长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心理成长
  • 个体发展
  • 行为模式
  • 内在世界
  • 心理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格的发展》包括了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和自性化方面的论文,突出了在儿童的智力障碍、情感和情绪障碍中父母和教师的极端重要性。荣格反复强调,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和教师的心理状况极为重要。他认为,父母之间糟糕的心理关系可能是形成童年期障碍的重要原因。荣格坚称,教育儿童的人不仅要懂得教育,更要发展出自身的独立人格。此外,荣格还概述了儿童发展理论,为我们呈现出一位名叫“安娜”的女孩和她母亲之间的种种趣事;探讨了婚姻关系,认为它可以帮助或者阻碍个体的自我觉醒;最后,以对人格的发展和自性化过程的阐述结尾。

作者简介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信息

英编者按
英译者按
一个儿童的心灵冲突
威克斯的《儿童的心理分析》序言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分析心理学与教育
天才儿童
无意识在个体教育中的意义
人格的发展
婚姻是一种心理关系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些部分很有洞见的,比如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观点,有些部分感觉很扯,比如身心二元和天命说还有无意识远古祖先混一体状态与中国的道?同性恋的观点也恕我不能苟同,其他部分确实看不懂。。。本来我心中只有四星,但是荣格是真的牛批,集体潜意识这个观点确实牛,但是与之相关的客观的心灵这一说总有种走到极端的感觉,我境界不够,领悟不到,期待自己下次读有更多的理解

评分

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用性压抑解释一切的精神分析法,提出“分析心理学”,他认为人的心灵结构不是单极的,一种本能一般会总是由另一种本能所平衡。而梦反映了一个人重要的人格倾向和无意识,是检视人心灵状态的方式之一。 本书大部分内容谈儿童的心灵与人格形成的主导因素,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父母的无意识造成。“父母的无意识状态而非意识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父母的所有困难会反射到孩子的心灵上,有时会带来病态的结果,如:婚姻不幸却假装一切正常的家庭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他们本能地感受到父母刻意掩藏的情绪,从而导致精神状态的异常;另一方面,“孩子会被无意识地驱使着去完成父母生活中未完成的一切”,表现出与父母迥异的个性,如道德高尚的父母可能会有缺失道德感的孩子,浪荡的父亲可能会有进取心极强的孩子。

评分

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用性压抑解释一切的精神分析法,提出“分析心理学”,他认为人的心灵结构不是单极的,一种本能一般会总是由另一种本能所平衡。而梦反映了一个人重要的人格倾向和无意识,是检视人心灵状态的方式之一。 本书大部分内容谈儿童的心灵与人格形成的主导因素,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父母的无意识造成。“父母的无意识状态而非意识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父母的所有困难会反射到孩子的心灵上,有时会带来病态的结果,如:婚姻不幸却假装一切正常的家庭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他们本能地感受到父母刻意掩藏的情绪,从而导致精神状态的异常;另一方面,“孩子会被无意识地驱使着去完成父母生活中未完成的一切”,表现出与父母迥异的个性,如道德高尚的父母可能会有缺失道德感的孩子,浪荡的父亲可能会有进取心极强的孩子。

评分

关于家庭,梦和理想伴侣的描述。还有很多看不懂呀。人格就是道?连在一起了?

评分

有些部分很有洞见的,比如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观点,有些部分感觉很扯,比如身心二元和天命说还有无意识远古祖先混一体状态与中国的道?同性恋的观点也恕我不能苟同,其他部分确实看不懂。。。本来我心中只有四星,但是荣格是真的牛批,集体潜意识这个观点确实牛,但是与之相关的客观的心灵这一说总有种走到极端的感觉,我境界不够,领悟不到,期待自己下次读有更多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