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維葉及災變論

居維葉及災變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科學齣版社
作者:張之滄
出品人:
頁數:20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0-1
價格:6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3047590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災害史
  • 地質學
  • 居維葉
  • 災變論
  • 古生物學
  • 地質學
  • 科學史
  • 進化論
  • 19世紀
  • 自然哲學
  • 化石
  • 地球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生物學領域,近幾十年來,宏觀進化論的形成和發展,可以說是居維葉災變論在生物進化學說史上的一次復興。1980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關於“宏觀進化”問題的國際科學討論會上,大多數古生物學傢都一緻認為化石記載下來的物種,其主要特徵是穩定不變。因此,生物的發展擁有一種更加深層的變更和演化圖景。在他們看來,正像居維葉早在170多年前就描述過的一種“激進一中斷”的模式,即在一個物種實際上保持不變的某一時間被一些突然事件打斷,由此從原種那裏産生齣一個後裔種。

近些年來,把居維葉的科學成就放在科學史中顯著地位的最有力證據,就是1980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第26屆國際地質學會議。會議期間宣傳的地質學史論文共35篇,分三個專題。其中第二個專題就是關於居維葉逝世前地球科學的進展。可見,在這次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國的地質學傢依然是把居維葉的地質學理論作為一種劃時代發現而給予肯定的。關於這一專題的論文數量較其他兩個專題的論文為多。其中有弗朗塞(Vallance)的《拉馬剋、居維葉與澳大利亞地質》、劄乾特(Sargeant)的《居維葉實驗室中的一位愛爾蘭人》,文中介紹瞭約瑟夫、巴剋、潘特蘭德多年來同居維葉共同閤作,從事比較解剖學和古脊椎動物學研究的狀況。在其他許多論文中,也都對居維葉所做齣的科學貢獻和所取得的科學成就給予瞭令人信服的褒奬和公允的評價。

著者簡介

張之滄,1948年生,江蘇邳縣人,哲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981年獲南京大學哲學碩士;1987年獲吉林大學科技哲學博士(全國首個科技哲學博士,導師舒煒光教授);1990年赴美國波莫那大學(Pomona University)進修;1993年赴美國海斯丁中心(Hastings Center)從事閤作研究;1993年晉升教授。先後任教於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齣版專著《科學:人的遊戲》《揭開科學的奧秘》《科學哲學導論》《後現代理念與社會》《當代西方哲學》《藝術與真理》《第四世界》《多元方法論》《身體認知論》等23部,譯著有《開放的思想和社會》《地球理論隨筆》2部,閤著11部。在《哲學研究》《自然雜誌》《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刊物發錶論文270多篇。承擔課題20項,獲各項科研奬35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青少年時代
第二章從諾曼底到巴黎
第三章結婚與信教
第四章開創古生物學和地史學
第一節對布豐自然史的繼承和發展
第二節確立古生物學
第三節開創地史學
第五章創立災變論
第一節災變論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災變論的形成
第三節災變論的基本內容
第六章建立自然分類係統
第七章居維葉與聖提雷爾的爭論
第一節爭論的起因與主要分歧點
第二節爭論的焦點與結果
第三節反對進化論的爭論
第四節關於方法論問題
第八章紛至遝來的榮譽
第九章最後的歲月
第十章對進化論的貢獻及進化觀念
第一節對進化論的貢獻
第二節關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及選擇思想
第三節關於生命本質及起源問題的論述
第四節關於人類起源和發展思想
第十一章成功之道
第十二章高尚的科學美德
第十三章曆史的評價
第十四章關於災變論的辯護
第一節災變論與均變論的論爭
第二節災變、絕滅與進化之關係
第三節災變論的現代科學證據
第四節20世紀數學突變理論對災變論的證明
第五節災變論的哲學意義
第十五章居維葉的辯證法思想
第一節相互聯係的思想
第二節發展變化的思想
第三節樸素的辯證法
第十六章論漸變與突變
第一節漸變和突變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漸變和突變的辯證關係
第三節研究漸變和突變範疇的意義
第十七章災變論的啓示
第一節科學認識的可錯性
第_二節科學實踐的不確定性
第三節實踐風險給予的警示
第四節“以地球為本”的生態觀
參考文獻
附錄:本書作者已經發錶的有關居維葉及災變論的文章目錄
術語和主體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