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青春貌美,缘何成为政治牺牲品?
她和国王互不相爱,却因何携手齐心?
血雨腥风的宗教运动,杀机四起的宫廷生活,
她如何穿梭其间,从被动中扭转危局?
政治与权斗,阴谋与杀戮,缠绵悱恻的爱情,可歌可泣的友谊……
16世纪后半叶,法国陷入宗教战争(又称“胡格诺战争”),新教胡格诺派不断遭受天主教派的迫害,社会动荡不堪。为平息内战,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宫廷将玛格丽特公主(即玛尔戈王后))嫁给新教徒首领纳瓦尔国王亨利。然而在1572年8月24日婚礼当夜,一场针对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杀却全面发动,一夜间七万余人丧生,史称为“圣巴托罗缪惨案”。玛尔戈王后虽被迫嫁与胡格诺派教徒领袖亨利,却在残酷斗争中与之结为同盟,力阻天主教派的迫害,并助其缓步登上皇位。本书以玛尔戈王后的政治联姻为主线,为圣巴托缪节惨案撰写了一部生动的史诗,呈现出宗教改革时期法国宫廷斗争的复杂与残酷……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作家,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除本书外,另有代表作《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
大仲马创作小说多有真实历史背景,又往往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因此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十六世纪下半叶,在法兰西发生了绵延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宗教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以保守的封建贵族为首的天主教徒,另一方是改信了加尔文教称之为胡格诺教派的工商业者,劳动大众和部分贵族。这场战争使法兰西大地上尸骨成山,哀鸿遍野。特别是1572年8月24日夜,本是法兰西附属国纳...
评分 评分今年初,看完《资治通鉴》之后,就开始看王夫之写的《读通鉴论》。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自己古文底子挺不错的,四书五经都学习过,诗词歌赋也背过不少,二十四史读了三四个,一般的古文还真难不倒我。就这样,《读通鉴论》这书对我来说仍然不是一般的难啃。三四个月过去了,只看...
评分很庆幸大仲马足够仁慈将瓦卢瓦的玛格丽特的故事停留在1574年,让小说在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后就戛然而止。 于是我们不必看到玛戈在亨利逃回纳瓦拉后被哥哥亨利三世软禁在卢浮宫的两年。 不必看到玛戈终于来到纳瓦拉和亨利伴随着不间断的争执与各自的情人的四年貌合神离。 不必看...
评分十六世纪下半叶,在法兰西发生了绵延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宗教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以保守的封建贵族为首的天主教徒,另一方是改信了加尔文教称之为胡格诺教派的工商业者,劳动大众和部分贵族。这场战争使法兰西大地上尸骨成山,哀鸿遍野。特别是1572年8月24日夜,本是法兰西附属国纳...
法国殿堂级作家大仲马的经典杰作,全新修订再版。附录玛尔戈王后个人回忆录、历史背景年表,73幅插图,全方位解构法国宗教改革,重现一位真实的王后。
评分法国殿堂级作家大仲马的经典杰作,全新修订再版。附录玛尔戈王后个人回忆录、历史背景年表,73幅插图,全方位解构法国宗教改革,重现一位真实的王后。
评分大仲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评分卡特琳娜:“日日算命,连命中注定,一堆内心的恐惧。”
评分宗教战争是16,17世纪永远的主题和时代背景,无限的血腥在天主和新教之间展开,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每个人都忠诚而又热血地为自己的信仰而战。 生活在一个无信仰的环境,没法感受那份内心感召的信仰。可是书里也呈现了另一幅画面,底层人民热血厮杀,王室贵族会为了更高的利益变更信仰,没有那么强烈的心理羁绊。 玛格丽特一生牵扯在爱恨阴谋中,一辈子为了更高的政治目的而舍弃真正的自己。反而政治婚姻解绑的那天是最快意的日子。 人终究的归宿还是独自度过慢慢黑夜。越早参悟,越能摆脱俗世的羁绊。一切不与己关,方能阐发心的深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