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撷取与江南地区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60多个老手艺、老行当,分匠作、加工、服务、文娱、其他等5类加以叙述。从童年视角、个人记忆切入,并通过大量、扎实的田野调查,重现老手艺的彼时彼景,有场景,有人物,有加工技术,有风俗习惯,血肉丰满、生动鲜活。作者将老手艺、老行当的内容当作历史,确保其相关技术的真实性;同时采取散文的笔致,娓娓道来,文字相当有感染力,具有文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书中配有相应的漫画插图,使人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可以赏玩、遥想手艺人的情境,文图相得益彰。
王向阳,一九六八年生于江南的一个千年古镇——浙江浦江郑宅的一户木匠世家。一九八六年游学杭州大学,一九九三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一直供职于传媒界,任主任记者。酷爱古典诗词、传统戏曲和乡土散文,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著有散文集《戏剧的钟摆》《六零后记忆》《最喜小儿无赖》《梨园趣闻录》《乡愁中国》等。
这本书写的是浦江,很多都提到了郑宅,而我的母亲就是郑宅人,所以我对郑宅有很深的感情,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郑宅真的是很曼妙的女子,她朴实,勤劳,令人心安。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许多的传统手艺都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只有老一辈的人还记得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或...
评分从我这里往上数上几辈,我们家也是靠手艺吃饭的人。 听姥爷说,过去他家里是开擀毡铺的,专门擀制防潮的羊毛毡。这东西我们家现在还有两张,据说都是我姥爷自己动手做的,铺在被褥之下那可是极好的防潮隔热之物,是个很实用的物件。只是现在几乎见不到了,我曾特意去问过度娘,...
评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传承手艺,同时流露出来的保护传统手艺的紧迫感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信息化,工业化的发展,无疑给这样的手艺一个重击,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一群人坚守着传统,正在尽自己的全力使之不消失,承载着不可比拟的精神,散发着不可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传承手艺,同时流露出来的保护传统手艺的紧迫感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信息化,工业化的发展,无疑给这样的手艺一个重击,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一群人坚守着传统,正在尽自己的全力使之不消失,承载着不可比拟的精神,散发着不可比拟的...
评分从我这里往上数上几辈,我们家也是靠手艺吃饭的人。 听姥爷说,过去他家里是开擀毡铺的,专门擀制防潮的羊毛毡。这东西我们家现在还有两张,据说都是我姥爷自己动手做的,铺在被褥之下那可是极好的防潮隔热之物,是个很实用的物件。只是现在几乎见不到了,我曾特意去问过度娘,...
说是写手艺,实则描绘的大多是金华地区的乡俗民情,是用手艺串起来的充满温暖人情味的小农社会。次第消失的何止手艺行当,而是一段时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
评分故江南生活方式的一窥。虽然有些行当我们北方的家乡也曾有,只是水乡的人们思想要活络得多。钱塘自古繁华当然有道理。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7/11/03/%e6%89%8b%e8%89%ba%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评分书中的老行当漫画很好!
评分书中的老行当漫画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