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日本 陶藝 小野哲平 藝術 手藝 日係器物美學 生活 民藝
发表于2025-05-10
由土而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藝術讓我從生活的各種不自在中獲得瞭解脫,所以我相信我也能通過我的作品,讓彆人感受到藝術的這份力量。我想,藝術不僅擁有反抗的力量,也具備情感釋放的能力。”
作者小野哲平是日本日本當代首屈一指的陶藝傢,也是知名作者、美學大師。《小野哲平的器物:由土而生》是小野哲平本人授權、中國大陸唯一指定作品,收錄瞭作者近35年創作生涯中的80件精品,並從生活、美學及藝術的角度加以解說。同時,此書獨傢收錄瞭作品解說和創作訪談。每個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路曆程,從這些樸實卻充滿生命變幻的作品裏,找到藝術與生活的融閤。
小野哲平
日本當代首屈一指的陶藝傢。 師從傳奇陶藝大師鯉江良二,後獨立,製陶的同時,巡遊亞洲各國。 1998年將工坊搬於高知縣山榖中,與傢人在四周梯田環繞之處生活。 小野哲平的器皿以帶有強烈的泥土氣息為特點,並受到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藝術傢的喜愛。
“生命本身是無意義的,意義隻在於我們的尋找。而尋找即是自作多情。一切創造和欣賞,都是自作多情,是人為瞭賦予生命以意義所作的努力。”小野哲平說他製作陶器的原因是渴望從束縛中被解放齣來,因為他一直覺得與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這也與我學佛的原因一樣。作者將小野哲平從1982年起的作品按照時間跨度分為四期,明顯可以看得齣來其作品如何從復雜技巧的探索到後期的純粹性的錶達,其風格也從“飲器時,嘴巴必被割破”逐漸轉變到“嚮對方伸齣手來”。我也好想看看經由自己的創造,生命將如何釋放光芒。
評分器物、粗礫
評分封麵很好看,小野哲平的名字很響亮,但是內容不太夠。這麼厚厚的一本下來,印象還是不如赤木明登在《美物抵心》裏短短一篇來的深刻。
評分2015年機緣巧閤在東京蔦屋書店看到他的作品集,2017年在北京失物招領買到他的陶器以及這本書。
評分一般。
上学的时候摆弄过陶泥,软硬不好拿捏,常常在转盘上失手打烂,泥土在重新摆弄中流失,耐心也渐渐消失殆尽。许是大概也是没多少天分,也就一直也没学出手,自然也做不出个作像样的作品,慢慢的就放弃了,因此对于一生都在做一类手工的工匠,由衷的多了几分敬畏。 如何将一个人称...
評分泥土,是有温度的。 灵魂,也是有温度的。 向来粗糙,没有那种感悟生活的细腻。“不懂艺术”这四个字大概是对我最完美的概括。 我一向认为搞艺术的人大多神经质,他们固执叛逆、想法奇怪、不懂世俗。一直以为艺术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寂寞冰冷的,直到看到小野先生的这段话...
評分泥土,是有温度的。 灵魂,也是有温度的。 向来粗糙,没有那种感悟生活的细腻。“不懂艺术”这四个字大概是对我最完美的概括。 我一向认为搞艺术的人大多神经质,他们固执叛逆、想法奇怪、不懂世俗。一直以为艺术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寂寞冰冷的,直到看到小野先生的这段话...
評分上学的时候摆弄过陶泥,软硬不好拿捏,常常在转盘上失手打烂,泥土在重新摆弄中流失,耐心也渐渐消失殆尽。许是大概也是没多少天分,也就一直也没学出手,自然也做不出个作像样的作品,慢慢的就放弃了,因此对于一生都在做一类手工的工匠,由衷的多了几分敬畏。 如何将一个人称...
評分你见过陶器的表情吗? 在“失透釉梳痕五寸碟”的描述中有这样一句话“强有力的线条与‘铁点’达到和谐,露出柴烧特有的深邃表情。”你看,这陶器仿佛“活了”。 初次遇见小野哲平是在赤木夫妇的《赤木家的食器柜》一书中,1986年的一器,他们展示了小野哲平的作品,在赤木智子...
由土而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