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來潮去

潮來潮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山西人民齣版社
作者:[英] 方德萬
出品人:漢唐陽光
頁數:452
译者:姚永超
出版時間:2017-7-1
價格:CNY 6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3098799
叢書系列:漢唐陽光人文圖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中國近代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海關
  • 近代史
  • 海關史
  • 方德萬
  • 社會學
  • 潮汐
  • 人生
  • 變遷
  • 命運
  • 起伏
  • 時間
  • 迴憶
  • 成長
  • 海洋
  • 哲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代中國海關始於太平天國運動(1850-1864)期間,1949年共産黨在中國贏得政權後未幾結束。一個世紀中,它的身影不僅齣現在中國的內陸腹地,還齣現在遠在西北的烏魯木齊,甚至是西南的喜馬拉雅山。

無論沿海,還是內陸,海關對於中國而言都是一個重要機構,也是weiyi一個未有中斷且勢力幾乎可達全中國的機構。

近代海關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所提供的監管加速瞭中國的國際貿易,以及支持瞭涵括中國、歐洲、亞洲和美國在內的跨國人際網絡。它不但支持中國以平等的民族國傢身份加入到新的外交體係,同時促進中國與國際組織間的閤作,打造國際慣例,譬如航海公約。海關職員在私人閑暇時,是收集者、翻譯者、語言學傢和學者,通過他們的活動,使中國在國際文化和學術組織中占有一席之地。

從晚清到北洋,再到抗日戰爭乃至國共內戰,海關的曆史可以看作是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並且觸及許多麵嚮,進而影響瞭許多重大的曆史事件,如,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國民黨的崛起,以及抗日戰爭等。海關同時也從根本上形塑瞭這一時期統治中國各個政權的形態。

著者簡介

方德萬(Hans Van De Ven)

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現代史教授,其主要著作有《從朋友到同誌:中國共産黨的早期活動》《復興中的中國:蔣介石、戰爭與國民黨》等。

姚永超

上海海關學院副教授,研究主題為中國海關史和曆史經濟地理。2015年3-9月,英國倫敦大學霍洛威學院訪問學者。

蔡維屏

英國倫敦大學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指導碩博士生。研究主題為海關史、郵政史,以及印刷業傳播史。

圖書目錄

導 論 001
第一章 變色龍的誕生
上海試點 035
李泰國的失勢與赫德的崛起 046
推陳齣新 060
第二章 赫德的圓形監獄
在領事和海關監督之間 085
官僚化:錶格、登記簿和通訊 095
嚮海上去:船鈔部 102
招聘及行為:“聰明、好看和精力充沛的
年輕人” 112
第三章 自強運動時期的海關,1870-1895
中國在歐洲:海關駐倫敦辦事處 137
海關、對外貿易的擴張和欠發達的發展 149
第四章 債券市場的興起:海關成為收債者,1895-1914
1895年之前對中國藉貸市場的建立 177
對日賠款、清政府內債的失敗、租藉地
的瓜分和門戶開放照會 180
海關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6
反彈:少年中國的崛起與稅務處的成立 196
繼任危機 201
債權市場吞噬瞭1911年的辛亥革命 205
第五章 國中之國,1914-1929
安格聯,海關和銀行 236
顧維鈞,國際會議,和反帝國主義 253
海關和國民黨的興起 262
第六章  關稅國傢,走私者的國傢: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海關,1929-1937
梅樂和 294
走私的盛行 306
緝私舉措 315
交易中的交易 321
第七章 維護完整,1937-1949
日本的攻擊 351
沒有齣路 363
試圖讓它可行:英日海關協定 364
戰後復原努力的失敗 378
海關的終點 387
後 記 迴響和陰影 409
譯 跋 421
譯名對照錶 42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近些年,人们对于赫德早已不再陌生,其领导下的中国海关,更被今人誉为是清朝“唯一没由贪污腐败的部门”。赫德从英国来华时只有19岁,后来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在中国海关做了48年“总税务司”,得到从一品的太子太保头衔。 我们知道,赫德及其继任者安格联、梅乐和、...  

評分

近些年,人们对于赫德早已不再陌生,其领导下的中国海关,更被今人誉为是清朝“唯一没由贪污腐败的部门”。赫德从英国来华时只有19岁,后来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在中国海关做了48年“总税务司”,得到从一品的太子太保头衔。 我们知道,赫德及其继任者安格联、梅乐和、...  

評分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一书读完,掩卷长思,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不知从何说起。这本书,是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史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的一本力作,是他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做有关中国军事历史的研究时,偶然整理的的一批55000卷海关总...

評分

作者:潘文捷 “我们不仅要控制,还要指引中国政府。它现在还不能独立行走,多年之后才行。”1862年,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李泰国(Horatio Lay)在给后来接替他出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的信中这样写道。当时,李泰国正按照“直接在我控制之下”的原则,积极...  

用戶評價

评分

海關是一個混閤的官僚機構,通過內部信息流動,清晰的權力等級,嚴格的紀律和會計方法以及服務理念組閤起來,並且吸收瞭中國曆史上管理海洋貿易舉措的方法. 海關對其自身有相當的自覺,它堅信自身肩負著曆史重任. 一部中國海關史, 多著墨於帝國主義控盤的赫德時代.當時大清沒有關稅自主權,彆國對進口能徵15%以上的關稅,清末民初中國進口關稅隻能徵到5%,間接導緻本土工業化被窒息,而關稅基本用於擔保對外賠償,偶有例外:左宗棠平定西部的軍費,就是靠海關擔保纔籌集.

评分

晚清的開放程度真是夠勁兒,內外挨揍還能撐成那樣不易瞭。這麼個情況下成立的洋人掌門的海關,迴頭看也不錯瞭,客觀上來說貢獻不小,不能偏聽民族主義鼓噪的那一套,這類曆史書還是得多看看外人寫的東西

评分

按需。

评分

海關並非帝國主義的侵略象徵,反而是中國政府的續命根本,近代海關超越瞭一個單純的稅收機構。海關建設燈塔、設置航標信標、資助外交使臣齣洋、收集氣象資料,督辦同文館,培養外交人員,數次幫助中國建設現代化的海軍。它不僅改善中國的國際貿易,還支持瞭涵括中國在內的跨國人際網絡,支持中國以平等的民族國傢身份加入到新的外交體係,促進瞭中國與國際組織間的閤作,打造國際慣例航海公約。讓人不禁反思沒這些“侵略象徵”,究竟中國在20世紀會有什麼更糟的下場,另不少海關的建立並非帝國主義脅迫,是北京的滿老爺們強烈支持,他們認為如果外國和內地的漢族官員勾結起來反滿就糟瞭,可以用海關圈住外國人,防止漢族官員和外國人的勾結,1949的齣現讓海關作為一個獨立機構的存在徹底消失,海關自由的曆史已成為過去,但某些曆史在我看來會重現

评分

近代中國海關是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鬥爭下的産物,它通過規章製度、專業知識以及人纔招募等逐漸成為一個有效率有紀律的中央集權組織。洋務運動時期,赫德領導下的海關充分利用基於國際貿易擴張、歐美和日本的工業化以及交通運輸變革所帶來的曆史機遇,將自身職能擴展到外交、財政、氣象、學術以及海事管理等方麵,成為一個為中國服務的多功能現代性組織。甲午戰爭以後由於對外賠款的劇增,清政府財政吃緊,逐漸失去瞭對海關及其關稅收入的控製,並不得不把其他稅收資源的行政控製權也轉交海關以確保償還貸款和利息,海關也逐漸轉變成為外國債權人的收債代理人。國民政府成立以後,麵對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海關一麵維持自身的獨立性及其在全中國的運轉,一麵逐步與國民政府達成妥協並成為現代民族國傢構建中的重要工具,直到建國以後徹底退齣曆史舞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