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圣路》涵盖了周国平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怀着朝圣般的虔诚之心,对生命与死亡、苦难与拯救等永恒的哲学问题进行探究——这是一条永无终点的路。
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他坚信,世上永远都存在着一些像自己一样的朝圣者,每一条朝圣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你真正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知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知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等。
最喜欢书中的同名散文,每个人都走在各自的朝圣之路,没有人能代替,即便是最亲近最爱的人,也只是黑暗中与我们并肩行走。不悲凉,反而对所有并肩行走的人心怀感激,坚强的走自己的路,温暖的相互陪伴。
评分与内心建立精神关系 我向来鄙夷那些大谈特谈励志、管理、销售、社交、成功等等的快餐书籍,并非这样的书籍不能带给读者以知识与力量,只是这样的东西是精神快餐,虽然可以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初读之后,心情澎湃,斗志昂扬,大脑被瞬间清洗,时间稍逝这些所谓的精神快...
评分我是在去年很偶然的再次翻到了《各自的朝圣路》这本书的,当时正处于一种迷惘而不知所向的内心状态。以前也读过先生的一些文章,但那时太过年少,读不进心里,觉得书中所写甚是矫情,是一个闲得无聊的老男人在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语,唱唱高调,顺便赚点小费罢了。 ...
评分每人心中都有麦加。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没有。 记得上哲学课的时候,老师说,人人都有世界观。英国作家毛姆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中国作家余华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学史。 似乎像谚语中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个体总是世界的反映。 西方人信基督,东方人信佛。民族不同,...
评分孤独二字,并不像看上去那样让人感到绝望无助,恰恰是深处孤独之时,才能发觉只有自己才是拯救自己受伤灵魂的那个人。看在孤独中如何作为,是认识真实自我的最好途径。
尽管自己时刻提防锚定效应,对其中几处论述也有困惑,然而作者着实在一些老生常谈的哲学话题中寻出了较为开阔的思路,有很多处论述都细致入微又很精彩。通过将哲学散文化和通俗化,自己竟也频频有醍醐灌顶之悟。平静踏实的文风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启示(无论学术还是生活),书名中“朝圣”一词也可从此得以理解。
评分近乎启蒙,思想的视野在开拓
评分尽管自己时刻提防锚定效应,对其中几处论述也有困惑,然而作者着实在一些老生常谈的哲学话题中寻出了较为开阔的思路,有很多处论述都细致入微又很精彩。通过将哲学散文化和通俗化,自己竟也频频有醍醐灌顶之悟。平静踏实的文风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启示(无论学术还是生活),书名中“朝圣”一词也可从此得以理解。
评分近乎启蒙,思想的视野在开拓
评分近乎启蒙,思想的视野在开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