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的《侯家路》,写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细小记忆。
童年无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旁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很可能对本人性格的形成发生过重大作用。当一个人回忆自己的生活时,往往受与透视相反的原理支配,他会发现,幼时再小的事也显得很大,近期再大的事也显得比较小。正是这些琐碎而温暖的记忆,让少年周国平在体味人生和追问意义之间,成就了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哲学家。
周国平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散文集《人与永恒》、《忧伤的情欲》、《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译著《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一天我要叨叨我的童年。 童年出大人物啊。你是否也有童年成功的人士
评分所有人的童年总能找到相似之处 九九读书人邀请王安忆、周国平、苏童、毕飞宇、迟子建等作家,策划了一个名为“我们小时候”的图书系列,《侯家路》是我看的该系列第一本,周国平作文。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尽管自己与作者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城市,但是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几分自己的童年影子。比如对童年时居住过地方的留念(尤其是经历过搬家的人),机缘巧合逐渐形成的对文字的喜爱(从小学一年级不知所云的写日记开始,到初中时因为老师每周要求我们写日记并检查,为了应付老师而抄文章或写一些杜撰的故事等)…
评分看的周国平的第一本小说,虽然自己没有生在上海,没有住过“水云间”,但还是从他的文字描述中,感受到了上海人的精细,生活环境。他写的自己被女孩子喜欢、自己当老大,家里的孩子放学后都要干很多活,这大半是我的童年啊!现在长大了,不用干活了,回家就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妈妈做好饭,生火暖和屋子,一切就绪才叫我起床……很羞愧,也很感慨,妈妈那么多年都没离开家乡,变的,只有我。
评分看到第七本开始承认,散文真的是老年人的文体。明天出版社这系列童书,论语言,王安忆当第一。论纯真,迟子健的少女心智洁净如北国的雪。论情感深度,当属毕飞宇。但冲淡平和,只年过六旬的周国平做到了。
评分也许过于真实的缘故,也许从中看到了小我。总之,读起来不像他的哲学散文那么舒服,这种感觉在读余秋雨的回忆录或者蔡崇达的《皮囊》某些篇章时也出现过,有一种厌恶感(并非针对作者)。另外,最后一篇《发现的时代》与前边的文章重复,完全可以删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