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悬置

知觉的悬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美] 乔纳森·克拉里
出品人:
页数:485
译者:沈语冰
出版时间:2017-9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8025174
丛书系列: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理论
  • 艺术
  • 乔纳森·克拉里
  • 艺术史
  • 社会学
  • 视觉
  • 视觉与精神分析
  • 注意力
  • 知觉
  • 悬置
  • 哲学
  • 意识
  • 存在
  • 认知
  • 现象学
  • 思维
  • 主观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知觉的悬置》考察了现代注意力的悖论性质,一方面它是个人自由、创造力与经验的根本条件;另一方面,它又是经济及规训体制有效发挥效力的核心因素。克拉里论证了我们有意识地观看或聆听事务的方式,来自人类知觉性质的关键性演变,这一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那时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别以马奈、修拉和塞尚的作品为例)深深地卷进了欧洲视觉机制的这场深刻变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视觉文化研究者。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现代艺术与理论夏皮罗讲席教授。区域(Zone)出版社创始人。著有《观察者的技术》《知觉的悬置》《24/7》等,已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视觉研究者之一。

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兼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并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或合作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等12部,其中《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获AAC第八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类出版物最终提名奖。因“长期致力于系统翻译介绍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为中国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丰富了中文世界的学术视野”,获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理论奖。

贺玉高,1975年生于洛阳,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霍米·巴巴的杂交性身份理论研究》,参与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粉丝文化读本》等理论著作。

目录信息

致谢1
导论1
第一章现代性与注意力问题11
第二章1879:视觉的解体62
第三章1888:祛魅的阐明120
第四章1900:重新发明综合222
尾声1907:情迷罗马285
注释294
参考文献438
索引452
译后记48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八一〇至一八四〇年,在欧洲和北美科学与哲学界出现了对于视觉主观性的大量研究与讨论。人们不再用暗箱模式来理解视觉,对视觉的物理光学解释模式此时让位于生理学解释模式。身体不再是一个透明的窗口,而是一个自身带着其物质属性的能动介质。人类的知觉与认识在身体中重新...

评分

一八一〇至一八四〇年,在欧洲和北美科学与哲学界出现了对于视觉主观性的大量研究与讨论。人们不再用暗箱模式来理解视觉,对视觉的物理光学解释模式此时让位于生理学解释模式。身体不再是一个透明的窗口,而是一个自身带着其物质属性的能动介质。人类的知觉与认识在身体中重新...

评分

一八一〇至一八四〇年,在欧洲和北美科学与哲学界出现了对于视觉主观性的大量研究与讨论。人们不再用暗箱模式来理解视觉,对视觉的物理光学解释模式此时让位于生理学解释模式。身体不再是一个透明的窗口,而是一个自身带着其物质属性的能动介质。人类的知觉与认识在身体中重新...

评分

一八一〇至一八四〇年,在欧洲和北美科学与哲学界出现了对于视觉主观性的大量研究与讨论。人们不再用暗箱模式来理解视觉,对视觉的物理光学解释模式此时让位于生理学解释模式。身体不再是一个透明的窗口,而是一个自身带着其物质属性的能动介质。人类的知觉与认识在身体中重新...

评分

一八一〇至一八四〇年,在欧洲和北美科学与哲学界出现了对于视觉主观性的大量研究与讨论。人们不再用暗箱模式来理解视觉,对视觉的物理光学解释模式此时让位于生理学解释模式。身体不再是一个透明的窗口,而是一个自身带着其物质属性的能动介质。人类的知觉与认识在身体中重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很好的阐释注意力的研究,而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大脑就如同漫游到浩瀚宇宙,涣散的一塌糊涂。

评分

相见恨晚。恰逢其时。翻译不好。

评分

在几近走火入魔的过度阐释里延续第一本著作写作策略,把技术和各类人文学科反思编织到了一个以“注意力”为核心的十九世纪末视觉图景下……直到读到自己研究领域,才发现Crary解读,受英美法国理论毒害太重,断章取义,高度不可信,我甚至开始怀疑他表面上渊博到吓人的知识体系是否就是建立在这种二手文献碎片之上……如果属实,那真是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的典型了……

评分

懂的是真多,写的线索也是真旁枝斜逸,面孔/真实性/生命/现实效果/现代性景观,考察主体性的现代化与视听文化以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在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中如何成为知觉经验并成为一种经验化的情动,在再现实践中发挥重构主体性的功能。追踪电影与现代艺术共享的历史基础和视觉机制,尤其是迈布里奇的部分可以呼应媒介考古学对film 和cinema的本体论的质询,电影的运动影像就是被悬置的知觉的具体模型。

评分

已购。跨领域之作,对修拉和塞尚画作的分析颇好,但艺术分析在此只是一种途径,越到后面越读不明白了。。。我们有意识地聆听、观看,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的方式,具有深刻的历史性。无论我们在闪烁的电脑屏幕前工作,还是在一家歌剧院观看演出,也不管我们如何完成某个产品,完成某种创造性的或是教导性的任务,还是更加被动地从事日常活动(例如驾车或看电视),我们都处于当代经验的维度,要求有效地从我们的意识中取消或排除大量来自当下环境的东西。现代的分心并不是一个已经存在了数个世纪的、直维持着的、富有价值的知觉的稳定或“自然”类型的断裂,而是在人类主体中生产注意力的大量尝试的效果,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这些尝试的构成要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