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之歌

温柔之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法] 蕾拉·斯利玛尼
出品人:可以文化
页数:252
译者:袁筱一
出版时间:2017-8-1
价格:3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3949280
丛书系列:蕾拉·斯利玛尼作品
图书标签:
  • 法国文学
  • 龚古尔文学奖
  • 小说
  • 蕾拉·斯利玛尼
  • 法国
  • 外国文学
  • 女性
  • 冷峻的笔触
  • 温柔
  • 成长
  • 治愈
  • 情感
  • 心灵
  • 女性
  • 散文
  • 生活
  • 诗意
  • 共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张悦然、笛安、阿乙 倾情推荐!

80后天才女作家——蕾拉·斯利玛尼

法国最高文学奖项——2016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个仙女般的保姆,为什么杀死她照看的两个孩子?凶杀案背后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女性生存困境?

蕾拉•斯利玛尼违背了侦探小说的一般规律,她从结局起笔:“ 婴儿已经死了”,在无法忍受的案发现场,母亲发出的“母狼般的喊叫”。

米莉亚姆生育两个孩子之后,再也无法忍受平庸而琐碎的家庭主妇生活,她和丈夫保罗决定雇佣一个保姆,路易丝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路易丝无所不能、近乎完美,米莉亚姆夫妇总是骄傲地向别人介绍:“我家的保姆是个仙女。”随着相互依赖的加深,隔阂与悲剧也在缓缓发酵。

路易丝宛如一头绝望挣扎的困兽,她的贫困、敏感、自尊,她对完美的偏执追求和对爱的占有,都在原本固有的阶级 差异面前面临溃败…… 《温柔之歌》包含了对当代生活的细腻分析。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观念、支配关系与金钱关系,被一一揭示。作者冷峻犀利的笔触中渗透着隐秘的诗意,揭示着优雅生活表象和秩序之下,那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作者简介

蕾拉•斯利玛尼,法国作家,2016年凭借《温柔之歌》荣获龚古尔文学奖。 2017年11月被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为他的特别代表,担任全球法语推广大使。

蕾拉于1981年出生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自幼热爱文学,曾追随茨威格的足迹横跨东欧,对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更是尤为钟情。17岁时到巴黎求学,毕业后在《青年非洲》做记者。

2014年出版关于女性瘾者的小说 处女作《食人魔花园》,在法语文学界崭露头角。

2016年出版《温柔之歌》,小说在获奖之前已经成为享誉法国的畅销书,目前法语版销量已经超过60万册,版权已售37国。

译者简介:

袁筱一,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法国文学教授,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92年以小说《黄昏雨》获得法国青年作家大奖赛第一名。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二十余部,其中有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非洲人》、《看不见的大陆》,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因为题材较少接触,作者年轻获奖,又畅销高分。故而也对作者的文笔及故事的新鲜抱有较高的期待。 了解作者和故事的背景,也大概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这本书的定位了:抓人眼球的真实案件,女性对于家庭事业双方面的平衡。这很容易就成为一本畅销书,我个人却...  

评分

评分

《温柔尖锐的女性之声》 程毓凝(复旦大学) 一年一度的龚古尔奖可谓是法国文坛最受瞩目的文学盛宴,经过层层角逐和十人评委会的投票表决,法国摩洛哥裔女作家蕾拉·斯利马尼凭借自己的第二本小说《温柔的歌》突破重围,成为了该奖项自1903年成立以来第十二...  

评分

评分

“她已经忘了,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个化装舞会,一个骗人的游戏,一种欺骗。” 路易丝慢慢啜饮着葡萄酒,感到逃离平庸生活的快乐,在这场她的朋友为了骗过移民局而举行的虚假婚宴上,她或许是那个唯一快乐的人,她甚至没有注意到其余宾客喝的都是苏打水。 这并不是《温...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巴黎中产阶级的刻画入木三分。除此之外,对人性的理解与表达,都有些单薄。有一点失望。

评分

感谢出版社编辑老师赠书,慕名已久,今天终于有时间看了。非常好看,一晚上读完。故事很精彩,悬疑的铺设和谜底的一步步揭开可谓扣人心弦。从多个视角切入的写法使人物逐渐丰满,避免了上帝视角和叙事的单一。翻译也很流畅,把女性的绝望之感传达的让人感同身受。个别细节交代的不是很清楚,在我看来译者用词还可以更讲究、更规范一点,这样读起来就不那么突兀。比如游乐场里的“游乐器具”这种中文表达看起来就很奇怪。另外必要的地方还是应该加个注释的吧!译后记写的很好,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以前看相关文章对袁教授的一些翻译理念不是很赞同,但译后记的分析还是很有说服力。

评分

问题的根源并不是路易丝病了,而是她身处的那个社会病了;我们想要追问的也不仅仅是路易丝为什么杀人,而是什么杀死了路易丝……所以蕾拉很聪明,她从一开始就把结局写给你:“婴儿已经死了。” 可是《情感宣言》起草一百年后的今天,为什么女性的诉说还是要经由死亡沉闷的回声?

评分

开头设下一个悬念吸引读者,不同章节通过不同的人物与路易斯的互动从侧面以及正面塑造了一个立体的温柔顺服忧郁而又个性鲜明的角色。流畅易读,几个小冲突和矛盾累积,最后爆发的时候却并没有彻底揭示路易斯的结局,只有一段文字能正面解释这种行为,算是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吧。

评分

作家的经验狭窄至此。和看完一篇社会新闻的感受几乎没有区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