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这部惊世之作出版于1932年,作者阿道司•赫胥黎以传奇性的远见和充满讽刺意味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美丽的新世界”。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在基因设计与药物麻醉下,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爱情,只是消极服从于一种统治秩序。去保留区度假的伯纳德和列宁娜,偶遇了“野人”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并将他们带回了文明社会。琳达很快死于服用过量的索麻,约翰也意识到“文明社会”并非是美好的乌托邦,开始渴望回归保留区……
这部强有力的后设小说作品,令无数读者为之着迷也为之惊恐。时至今日,它所阐述的对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思考,依旧发人深省。
阿道司•赫胥黎
英国著名作家、学者、诗人,著名的人道主义者,赫胥黎家族杰出成员之一,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
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在晚年也对超心理学、哲学和神秘主义产生了兴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出版于1932年的《美丽新世界》是阿道司•赫胥黎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的反乌托邦文学经典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尤金•扎米亚金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类有情感,有情绪,有情和爱,才称之为人,而不是动物。在《美丽新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械化、秩序化也冷漠化的世界,正如书中所述:“爱与恨都可控,没有什么是唯一”;“一片苍白的和平,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却死气沉沉”。 是啊,井然有序未...
评分对于阿道司赫胥黎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之前看过他的《众妙之门》,这本书被称为西方世界的“迷幻圣经”。我也是从这本书中认识到了这位作者为文学而做出的贡献,其次我选择这本书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刚刚看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本与《美丽新世界》、《我们》是...
评分通过嘲讽的方式预估未来,书中阐述的观点有些已经应验了:1.现实生活的人们开始失去个人情感、失去思考的能力,手机、娱乐代替了书本、知识,有技能就可以谋生的时代,人们已经忘记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2.“每种变化都是稳定的威胁。”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敢去尝试、改变,...
评分《美丽新世界》与《1984》、《我们》并成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最初我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反乌托邦”,以为只是描绘了想象中的美好社会,其实这个“反”字表达的是在美丽的表象下的讽刺的黑暗社会现实。因为这本书,才了解到反乌托邦是一种文学形式,尤其是科幻文学中的一种文...
评分书里的语言表达有点晦涩难懂,不是那种让人愉快毫不费力读下去的书。但是书描述的内容,想表达的观点却非常的惊人!这个新世界的描述非常有想象力,但却细思极恐!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有自由思想的个体,而是从被创造开始就决定了他/她一生的命运,是上层的阿尔法,还是底层的艾布西隆,对于自己的工作毫无怨言,也没有想法,因为制约已经决定了一切。一切的制约都是为了稳定!
评分读到人类的批量生产和可定制化的时候不寒而栗,读到管制官对于社会分层及对于个体感觉的剥夺时后背发凉。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一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评分三部曲里最立体的乌托邦世界,当快乐只是一种满足,不需要个体差异化。两种社会并没有优劣之分,到最后都没有给出答案。并未反乌托邦。
评分翻译比较差
评分世界观相比1984弱(比如地理背景十分局限、频频引用莎士比亚、论神时只涉及某某教,皆为负面的地域性影响),社会观,在我则是大胜。在具备相应技术手段时,以制约以快乐奴役全员的社会比起以限制以恐惧管理公民的社会,要更稳定可行——也更诡异可怖。一方,是存在选择,但不能选,选了就等着进小黑屋洗脑洗到脑浆咱都不想留,一方,则是自出生就没有选择也没有选择的概念,甚至对出现的选择,本能地抵抗与恐惧,真实剥夺身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