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彭文生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6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7590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金融
  • 金融周期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
  • 经济
  • 彭文生
  • 金融投资
  • 投资
  • 金融周期
  • 经济周期
  • 金融市场
  • 投资策略
  • 宏观经济
  • 周期波动
  • 资产配置
  • 市场趋势
  • 风险管理
  • 周期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过去40年在金融自由化、政府对私人财富隐性担保、宏观政策过度依赖信贷的大环境下,全球范围内金融的顺周期性成为驱动经济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甚至带来了金融危机。有别于实体与金融相割裂的传统视角,本书在金融周期的分析框架下,聚焦信用和房地产相互促进的机制,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全景式分析。

中国在经历第一个金融周期,上半场的繁荣已经持续了10年,房地产和信用(债务)过度扩张损害潜在增长率,扭曲经济结构,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央行加息(紧货币)、监管加强(紧信用)、结构改革包括税制调整,独立或合力作用,将触发金融周期拐点。下半场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去泡沫、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面临下行压力,但结构改善。寄希望于刺激增长和通胀去杠杆、家庭加杠杆扶持企业降杠杆、只减债务不减资产泡沫、汇率贬值消化高房价等都是不现实的。

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理想的宏观政策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但这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不改变金融的基本结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一是央行(财政)扩表增加货币投放,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支持财政大幅减税;二是回归某种形式的分业经营,存款归存款、投资归投资,区隔金融的公用事业和风险部分。

作者简介

彭文生,现任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任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兼任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连续三年获得《亚洲货币》(Asia Money)宏观经济研究第一名。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其中,中文专著《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于2015年获第一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著作奖”。

目录信息

导论
一、为什么要看金融周期
二、金融周期的理论渊源
三、政策框架演变的影响
四、中美金融周期分化
五、故事叙述的架构
第一章 货币是非中性的
一、什么是货币
二、中性论的起源——货币数量论
三、货币中性的现代版本
四、非中性之总量视角
五、货币扩张如何影响资产配置
六、非中性之结构视角
第二章 致第一个信用周期
一、信用不同于货币
二、高储蓄导致信用扩张?
三、顺周期性和银行的特殊角色
四、信用周期的总量视角
五、信用周期的结构视角
六、中国信用周期的总量与结构含义
第三章 信用的价格——利率
一、利率由什么决定
二、自然利率见底了吗
三、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四、结构含义
五、政策的取舍
六、钱荒会重演吗
第四章 影子银行是银行吗
一、野蛮生长的影子贷款
二、金融自由化的产品
三、影子贷款创造影子货币
四、放大金融的顺周期性
五、刚性兑付之谜
六、推波助澜的互联网金融
第五章 地根连着银根
一、特殊的生产要素
二、土地的垄断属性
三、土地的金融属性
四、杠杆周期
五、房地产泡沫
六、去库存的陷阱
七、土地财政加大顺周期性
第六章 汇率“常识”的偏差
一、人民币汇率强弱之辨
二、误区一:贸易顺差代表升值压力
三、误区二:贬值不利于国际化
四、误区三:升值促进结构调整
五、从金融周期看汇率
六、不应有的贬值恐惧
七、贬值救不了房价
第七章 金融周期的结构效应
一、房地产占尽先机
二、金融业近水楼台
三、不容忽视的政府隐性担保
四、民间投资下滑的非常解释
五、信用扩张加剧贫富分化
六、贫富分化促进信用扩张
七、结构的总量效应
第八章 货币政策显疲态
一、何谓货币稳定
二、物价稳不代表经济稳
三、传统机制遇到障碍
四、非常规松货币
五、负利率的能与不能
六、中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七、汇率机制是最大挑战
第九章 宏观审慎监管再发现
一、什么是宏观审慎监管
二、新瓶装旧酒?
三、取消存贷比要求得不偿失
四、MPA的不可承受之重
五、被调坏了的房贷首付比
六、创新挑战监管
七、监管框架改革
八、宏观审慎监管也有局限性
第十章 财政“复辟”?
一、重回聚焦点
二、财政关乎私人债务可持续性
三、政府债券是安全性资产
四、财政投放外生货币
五、顺周期还是逆周期
六、期待财税改革
七、规范地方财政
八、财政主导还是货币主导
第十一章 山雨欲来“类滞胀”
一、金融周期接近顶部之现象
二、潜在增长率下降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四、隐性通胀显性化
五、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六、“紧信用”还是“紧货币”
第十二章 去杠杆的路径
一、衡量杠杆率的两个指标
二、你的负债,他的资产
三、去杠杆的四个认知误区
四、降杠杆的机制
五、政府介入的时机与方式
六、债转股: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宏观政策: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
第十三章 未来的货币
一、比特币(黄金)不是货币
二、功能财政投放货币
三、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之争
四、狭义银行与全能银行之争
五、央行数字货币促进狭义银行
六、普惠金融降低顺周期性
七、包容性增长:一个框架性建议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渐行渐远的红利》当时洛阳纸贵,一求难得!但彭文生的确沉得住气,没有在最辉煌的时候急于出书,而是选择积淀了好几年,积蓄全部能量,倾其所学,终于等到他再次出版新著,其知识含量和见地的确不会让人失望。我想说,做人和治学是一样一样的,透过人,看其书,知其学,力荐...  

评分

此文中我主要讨论和介绍几个本书中和当下中国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概念和观点,解答的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问题。作者某些叙述相对累赘,大约是出于详备考量,但对于许多没有足够时间的读者来说,可能领略个大概,抓住几个核心问题就可以了。在下文中,我将保持中立观点,主要帮助...  

评分

全书理论结合实际,对许多中国特色金融现象以及面临的挑战作出了分析,也提出不少主流和非主流的建议,但在多方因素制约下,很难有万全之策,只能在两权相害取其轻、时间换空间中不断摸索了。金融周期本质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影响信贷投放并自我循环的过程,...

评分

1比渐行渐远的红利差一些 2缺乏数据等论证材料 3核心讨论了金融周期的影响,以及金融危机后对金融周期的重视 4书中提到中国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所以是渐行渐近,理论和实证中的讨论还不是很多 5字数上可以最少精简10万字 写不到140字写不到140字写不到140字写不到...  

评分

以去杠杆为代表,中国的金融周期进入了下行周期,结合当前的一些现象,笔者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2008年之后,中国的杠杆率开始快速上升。这其中有两个大背景:一是贸易顺差占GDP比例开始下降,二是城镇建设用地、尤其是东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占规划土地比例开始下降。两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之前还是把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啃完会看的快点,书写的是相当不错。

评分

从货币非中性的角度分析金融对经济的影响

评分

吴晓灵和李扬借此书为七月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前站台。目测股市升级降级机制和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是早晚的事儿了。

评分

从货币非中性的角度分析金融对经济的影响

评分

推荐指数:五颗星。逻辑非常清楚。不太适合作为金融入门书籍,需要一定的背景,读起来简直是有种如来神笔,重新又复习了基础金融学的感觉。难得一见的,非常不错的书。每一部分还有继续深挖的空间,这个程度都可以做科研论文了。用中美做对比。数据来源是引用wind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从金融风险和经济宏观的角度对目前现有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可见团队的用心和扎实的金融经济学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