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谈鬼录》(修订版)
一本“鬼”知识的百科指南
虽言鬼物,实击人性。鬼不在地下,“鬼”在人间。
鬼的世界,依旧是人的世界。那些可怕的鬼故事并不比人世中的东西更可怕。
鬼要不要吃饭?
鬼会不会死?
阴间有哪些景观?
“归煞”到底是怎么回事?
……
名人推荐:
作者博闻强识,对于古书中的各种鬼故事颇有研究,典故信手拈来,很令人佩服。虽然这鬼的知识看起来毫无用处,但无用之用,未尝不是最有用的呢?这看似禅理的话,其实毫无深意,不过是对作者的佩服和感谢,让我得以一窥古代中国的鬼事。虽则说的是故鬼,作者笔锋一转,也常带到今事,读起来辛辣有趣,并非学究文章。
——魏小河(独立书评人、青年作家)
这些篇章里,处处都有对人性黑暗的体会,对世道不公的认识,而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有被郁闷情绪逼迫而出的绚烂神奇的文笔,还有上天入地随心所欲的想象力。
——墨愚玩(豆瓣网友)
其实作者对自己的每个论点,都下了很大的考证功夫,言必有据,语不妄发。从这些简明扼要的考证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广博,用心细,识见高,很可钦佩。
——段学俭
内容提要:
活着的时候,我们可能看不穿滚滚红尘,死了,就一定能释然于人间的温情冷暖、名利欲望吗?由文字和故事筑就的鬼世界到底是何种景象?冥界的生死薄籍由谁掌管,鬼的户口如何解决……鬼的世界,依然是人的世界。作者用幽默的笔触和旁征博引的考据,令读者洞窥中国传统民间传说中光怪陆离的幽冥世界!
作者简介:
栾保群,读过中文,聊识之无,改学历史,粗知汉魏。本职冬烘先生,忝充出版编辑。为人做嫁之馀,尚有边角废料,垂老投闲,补缀成衲,虽捉襟而见肘,却宁短而不斜。无虱可扪,有鬼可谈,凑成一编,共庆升平。
编辑推荐:
荒腔野调说鬼事,嬉笑怒骂论人情。
以侦探般的眼光爬梳典籍,搜罗异事,揪出那些可悲可笑、可怕可爱又可叹的鬼!
“其实有些虚妄的东西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如某些供于庙堂、昭示天下的一本正
经的东西本来就是虚妄一样。”
首先,这蛮适合作为一本【地铁读物】的。虽然文字风格没有网络小说那么滑溜,而且70%以上引用文言文,但阅读起来也没什么障碍呢。趣味性挺强的,具有高阶知识分子的审美传达~ 往往不信鬼神的人能把鬼神类的文章写得妙趣横生~ 书名谈鬼,实则是在捋民俗:儒之教化所不及之处。对...
评分年过不惑,对于鬼怪僵伥,都剩下儿时怕怕的回忆了。栾老师小序中提到的《不怕鬼的故事》我也有幸读过——却从未想到竟是一九五九年为了反击国内外反动派的奉旨大作。我们曾经高呼“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是直抒胸臆,美帝苏修何惧哉。而我读《不怕鬼的故事》却是在七十年...
评分首先,这蛮适合作为一本【地铁读物】的。虽然文字风格没有网络小说那么滑溜,而且70%以上引用文言文,但阅读起来也没什么障碍呢。趣味性挺强的,具有高阶知识分子的审美传达~ 往往不信鬼神的人能把鬼神类的文章写得妙趣横生~ 书名谈鬼,实则是在捋民俗:儒之教化所不及之处。对...
评分谈鬼肯定是许多人隐秘的爱好,因恐怖而生刺激,愈怕愈要说。初进大学时,总会有人讲些“厕所里的老太婆拿小姑娘头当拖把”之类故事,听者哆嗦着不忘问:“然后呢?”《聊斋》的鬼故事大家也爱读。里面除了吓人恶鬼,还有艳鬼,变成电影里长着王祖贤脸的小倩,夜半投怀送抱来,...
评分夜读栾保群《扪虱谈鬼录》,并无一丝恐惧,盖因在中国,鬼之一物,是与活人纠缠不清的。古人认为,鬼,归也。故去的人,常回家看看,便有了鬼。回想看《聊斋》小人书那会儿,吓得睡觉时脸都不敢冲着窗户,而今却百毒不侵,什么《鬼吹灯》、《画皮》,看的是好奇心而非妖魔鬼怪...
按需。
评分鬼事都是人事。
评分文笔很好,说的透彻,怕鬼的看完会很大程度消除对鬼的恐惧
评分看标题以为是谈鬼说异,原来是谈谈鬼说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引用的一些少见的明清笔记小说栾老也整理点校出版了,功德无量。(全数购入hh),作者肚内存货很多,可惜文笔略失精简,倘非对民俗学和稗官野史有一番兴趣的人是比较难以读完的。(人生中最大的一场病,在三天打吊针中三心两意的读完)
评分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