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克拉考尔的早期代表作,1930年首次面世,全书由作者1929年发表于《法兰克福报》的有关德国魏玛时期白领雇员生存现状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本书以作者对柏林城中雇员、工会人员和工商业界首脑的采访、交谈为基础,通过展现和讨论日益构成柏林(乃至新德国)日常主要面貌的白领雇员的生存状态,进而完成了一次对新德国的社会分析。在正文之后,本书还收录了瓦尔特·本雅明在1930年为该书撰写的一篇书评。本书是一部纪实写作的经典,一份独一无二的社会学文献档案,一座经验式社会研究的里程碑。从其首次面世至今,其现实意义从无减损。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 1889—1966),德国著名作家、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早年为《法兰克福报》的记者、时事评论员,因持续撰文对“纳粹”进行批评,1933年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定居美国后,在纽约现代博物馆任职, 从事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研究。
作者:张之琪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20世纪德国作家、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他早年在《法兰克福报》任记者、评论员,与阿多诺、本雅明、布洛赫等德国左翼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纳粹上台后,作为犹太人的克拉考尔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
评分作者:张之琪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20世纪德国作家、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他早年在《法兰克福报》任记者、评论员,与阿多诺、本雅明、布洛赫等德国左翼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纳粹上台后,作为犹太人的克拉考尔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
评分作者:张之琪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20世纪德国作家、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他早年在《法兰克福报》任记者、评论员,与阿多诺、本雅明、布洛赫等德国左翼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纳粹上台后,作为犹太人的克拉考尔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
评分作者:张之琪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20世纪德国作家、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他早年在《法兰克福报》任记者、评论员,与阿多诺、本雅明、布洛赫等德国左翼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纳粹上台后,作为犹太人的克拉考尔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
评分作者:张之琪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是20世纪德国作家、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他早年在《法兰克福报》任记者、评论员,与阿多诺、本雅明、布洛赫等德国左翼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纳粹上台后,作为犹太人的克拉考尔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
克拉考尔要是活到现在,能在《中国青年研究》上发文发到手软。
评分报告文学?
评分翻译太可怕了
评分写论文的时候对照英文重新看,尼玛这译文是什么鬼!原来以为只是中文拗口,和英文对比简直颠三倒四错漏百出,重要术语几乎全没译出来。会德语的友邻可以审阅下,感觉是毁了N本书
评分译本再差也没法掩盖作者的才华与辛辣。喜欢这种毒舌与刻薄23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