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傅斯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
页数:385
译者:王晓冰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CNY7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9567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
图书标签:
  • 傅斯年
  • 王汎森
  • 传记
  • 思想史
  • 知识分子
  • 近代史
  • 历史
  • 学术史
  • 傅斯年
  • 历史
  • 人物传记
  • 民国
  • 教育
  • 思想
  • 学者
  • Biography
  • 中国近代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那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一个失范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时代,那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将一代知识分子陷入了种种的两难。傅斯年便是身处其中的个体。

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学者、政治家、社会批评家以及学界领袖的傅斯年,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色彩最 丰富的人物之一。作者利用台湾史语所珍贵的“傅斯年档案”和《傅斯年全集》等第一手材料深入研究,在整个时代思想、学术的脉络下看傅斯年的人生道路,更是借由傅斯年一窥一代知识人的思想、心态的起伏变化,以求将傅斯年的个案带到中国现代思想史中两个更广泛的主题上来,即五四青年的文化反传统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中国建立一个学术社会进程中的成功与挫折。

增订本新增附录一篇,讨论192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论争。

作者简介

王汎森(1958— ),历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2003—2009) ,特聘研究员。台湾云林人。就读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 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同时升任史语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任教于台大历史系及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思想史、学术史及史学史研究。

目录信息

中译本序
鸣谢
缩略语
导论1895年后的思潮与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知识界的地位
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
家乡:濒于崩溃边缘的旧社会
傅斯年的成长历程
北大岁月
傅斯年和《新潮》
作为五四游行示威主将的傅斯年
年轻的叛逆者
作为文化批判者的傅斯年
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传统学术的再评估
创造一个“社会”
“一团矛盾”
第二章新历史学派的形塑
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
傅斯年与史语所
史语所的眼界和目标
史语所的T作
第三章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
中国古史的学说
中国古史起源多元论
重建中国古代史
傅斯年学说的影响
第四章反内省的道德哲学
反内省传统的出现
古代道德哲学的去伦理化
终结内省的道德传统
第五章五四精神的负担
历史与政治
《东北史纲》
文化认同的需求
爱国主义与反传统
政治选择
第六章一个五四青年的晚年
政府不端行为的批判者
对民族往昔的两难心理
平抑昆明学生运动
惩治汉奸
“清流”
动荡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台湾和台大
寻找道德之源
“归骨于田横之岛”
结语一个五四青年的失败
附录一攻击顾颉刚的小说片段
附录二傅斯年与陈布雷笔谈记录
参考书目
附论六篇
傅斯年对胡适文史观点的影响
胡适与傅斯年
伯希和与傅斯年
傅斯年与陈寅恪
——介绍史语所收藏的一批书信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
——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
一个新学术观点的形成
——从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到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
《傅斯年全集》总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第一幕】 时间:1918 年 地点: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物:北大学生:梁、方、许同学 傅斯年 蔡元培 (教室内,下课时,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 方 哎,听说了吗,傅同学居然在朱蓬仙教授的课上反驳他,他可是太炎弟子啊! 梁 那又如何,错了就是错了,还不让人指出来?我当时就在场,张...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同入兴亡烦恼梦,霜红一枕已沧桑”,陈寅恪的这首悼亡诗最好地体现了自己读完全书的感受。傅斯年是新一代的佼佼者,但也承担着新一代学人identity的认同痛苦,尤其晚年随着日军来袭,这种问题会迸发得更明显。事实上,傅斯年固然是在政治立场上与共方走上异路,但同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身于大陆,很大程度上恐怕也是被这种认同问题焦灼得太久太久了。王汎森这本书可谓是述而不作,尤其对傅斯年的东夷说,似乎并没有流露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我不好判断这样做好还是不好,但我觉得,能把千头万绪的问题讲得如此透彻,已经非常厉害了。

评分

值得载入本人史册的时刻

评分

时隔五年之后再读,依然佩服史家功力。王汎森将傅斯年这一个体置于时代变动之中予以考察,突显其所经受的多重紧张乃至撕裂,传统与现代、学术与政治、理念与现实。最为惊心动魄的,个人以为是傅斯年等人“所坚持的非所爱,而所爱的必须否定”的内在悲剧性。形势比人强!

评分

中文版做过一点系统的审校工作,写得的确深入,如果是作者用中文写,或许会更淋漓尽致

评分

“同入兴亡烦恼梦,霜红一枕已沧桑”,陈寅恪的这首悼亡诗最好地体现了自己读完全书的感受。傅斯年是新一代的佼佼者,但也承担着新一代学人identity的认同痛苦,尤其晚年随着日军来袭,这种问题会迸发得更明显。事实上,傅斯年固然是在政治立场上与共方走上异路,但同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身于大陆,很大程度上恐怕也是被这种认同问题焦灼得太久太久了。王汎森这本书可谓是述而不作,尤其对傅斯年的东夷说,似乎并没有流露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我不好判断这样做好还是不好,但我觉得,能把千头万绪的问题讲得如此透彻,已经非常厉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