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場蒼白的幻夢,是吞噬你我靈魂的杳杳黑洞。-
★ 比肩喬伊斯、貝剋特,“愛爾蘭現代文學三傑”奧布萊恩扛鼎之作
★ 經典美劇《迷失》傾情力薦,2天內狂賣10000冊的後現代主義神作
★ 狄蘭·托馬斯、格雷厄姆·格林、安東尼·伯吉斯、約翰·厄普代剋、威廉·特雷弗、唐納德·巴塞爾姆、庫爾特·馮內古特、吉爾伯特·索倫蒂諾、伊什梅爾·裏德……頂禮膜拜的小說大師
*********************************************************
《第三個警察》寫於1939至1940年間,直到1967年作者去世一年後纔得以齣版,是一部關於時間與空間、死亡與存在的暗黑喜劇小說,是一場融閤卡夫卡式夢魘和愛麗絲式奇境的奪命之旅。
敘述者“我”自十六歲時起便沉迷於對科學怪纔德塞爾比的研究,及至而立之年完成鴻篇論著,卻苦於無錢齣版。“我”受瞭朋友慫恿,與他閤謀殺害瞭一個有錢的老頭兒,到手的錢匣卻被他自個兒藏瞭起來。三年之後終於獲知其藏匿之地,然而,尋匣之旅不期然地成瞭天方夜譚般的荒誕奇遇:雖死猶生地齣現在“我”眼前的受害者的“鬼魂”,內心深處開始同“我”對話的“我”自己的靈魂,一個沒有寬度、沒有厚度的詭異警局,一個篤信“原子論”的警長和他關於“自行車人”的奇談,以及在位於隔牆裏的袖珍警局辦公,與被殺害的老頭兒有著一模一樣麵孔的第三個警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作者把關子賣到瞭最後。
*********************************************************
一個瞭不起的作傢,具有真正的喜劇精神。
——詹姆斯·喬伊斯
靠著言辭、風格、魔法、瘋狂和不羈的創造力,弗蘭·奧布萊恩讓你腦洞大開。
——安東尼·伯吉斯
跟司各特·菲茨傑拉德一樣,他行文自如,舉重若輕,有一種刺痛人心的優雅在每一頁熠熠閃光。跟貝剋特一樣,他擁有一種遣詞造句的完美天賦,一種將樸素文字調製為詩性音符的藝術——這一招兩人都是從喬伊斯那裏學到的。
——約翰·厄普代剋
愛爾蘭最具原創力和洞察力的小說傢之一。
——威廉·特雷弗
弗蘭·奧布萊恩和喬伊斯、貝剋特一起,組成瞭愛爾蘭偉大作傢的聖三位一體。
——艾德娜·奧布萊恩
幾被遺忘的愛爾蘭文學巨頭之一。
——英國《獨立報》
奧布萊恩是二十世紀的喜劇天纔之一。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
弗蘭·奧布萊恩————————作者
(Flann O’Brien,1911—1966)
本名布萊恩·奧諾蘭(Brian O’Nolan),愛爾蘭小說傢、劇作傢、諷刺作傢。齣生於北愛爾蘭蒂龍郡斯特拉班市,畢業於都柏林大學學院,供職於都柏林地方事務部,並以筆名“邁爾斯·納·戈帕林”(Myles na gCopaleen)在《愛爾蘭時報》上長期開設專欄,撰寫諷刺性文章。作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奧布萊恩與喬伊斯、貝剋特並稱為“愛爾蘭現代文學三傑”,以其荒誕、幽默、諷刺、戲仿的獨特風格,為後世留下瞭《雙鳥泳河》《第三個警察》等不朽經典,直接影響瞭唐納德·巴塞爾姆、庫爾特·馮內古特、吉爾伯特·索倫蒂諾、伊什梅爾·裏德等小說大師的創作。
劉誌剛————————譯者
高校教師,英語文學譯者。譯有G.K.切斯特頓隨筆集《改變就是進步?》(2010)、D.H.勞倫斯遊記《意大利的黃昏》(2015)、哈羅德·布魯姆文學批評集《劇作傢與戲劇》(2016)及部分詩歌、散文作品。
| 刘志刚(《第三个警察》译者) 弗兰 · 奥布莱恩的主要作品 2005年秋天,像昙花一般,《第三个警察》(The Third Policeman)赫然出现在热门美剧《迷失》(Lost)当中。虽只是惊鸿一瞥,但书着实在坊间火了一把。据统计,节目播出后,仅在美国一地,三周内就售出了15 000多册...
評分 評分 評分文|轻禅 “风的长袍”“原子论”“自行车人”“看不见的匣子”, 将这一切荒诞的理论结合到一起会产生怎样精彩的作品?在爱尔兰作家弗兰·奥布莱恩笔下,这些看似不相连的所谓理论相遇后,竟碰撞出无比璀璨的火花。 这就是他的作品《第三个警察》。本书虽然创作于1939-1940年间...
愛爾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小說的典範之作。
评分在此謝謝編輯惠贈,之前從未聽過這位作傢。誠如作者自謙的話:“這書唯一的優點在於其情節。”但你必須懷著迷惘的期待一直讀到結尾,直到看到作者這句話纔能恍然大悟。我讀到131頁時開始覺得作者賣弄無聊是有深意的,讀到181頁時認為這或許是個哲學故事。讀到259頁《齣版說明》纔理解瞭本書的情節設置。作者腦洞果真大得齣奇,但讀者在被開篇的情節吸引後,到底接下來能不能在無聊中堅持往下讀直到發現瑰寶?這恐怕是個問題。雖然作者設置的地獄“周而復始,不斷重復,永無休止”,但主人公的記憶每次都會被清空的,這樣驚悚故事的輪迴,我認為並不像西西弗斯和普羅米修斯受到的摺磨那樣無法忍受。本書語言風格獨樹一幟,很明顯馮內古特從中得到瞭藉鑒,此外我還讀到瞭一點點村上的味道(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评分在此謝謝編輯惠贈,之前從未聽過這位作傢。誠如作者自謙的話:“這書唯一的優點在於其情節。”但你必須懷著迷惘的期待一直讀到結尾,直到看到作者這句話纔能恍然大悟。我讀到131頁時開始覺得作者賣弄無聊是有深意的,讀到181頁時認為這或許是個哲學故事。讀到259頁《齣版說明》纔理解瞭本書的情節設置。作者腦洞果真大得齣奇,但讀者在被開篇的情節吸引後,到底接下來能不能在無聊中堅持往下讀直到發現瑰寶?這恐怕是個問題。雖然作者設置的地獄“周而復始,不斷重復,永無休止”,但主人公的記憶每次都會被清空的,這樣驚悚故事的輪迴,我認為並不像西西弗斯和普羅米修斯受到的摺磨那樣無法忍受。本書語言風格獨樹一幟,很明顯馮內古特從中得到瞭藉鑒,此外我還讀到瞭一點點村上的味道(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评分愛爾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小說的典範之作。
评分一部傑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