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船,无食物,无淡水,身处茫茫大海,面对无尽时间
★“我只是大难不死,却因此成为英雄。”
"这本书集冒险文学的所有成功特点于一身:客观性,不断推进的情节,优秀的戏剧性转折,悬念与幽默感……最具挑战的是:如何才能将主人公在漂流中度过的这空虚无聊、一模一样的十天写得不重复、不野蛮?一切都是真实而感人的,既无怜悯,也无煽情。这要归功于马尔克斯的文学天才。”——巴尔加斯•略萨
========
一阵风浪把军舰上的八名船员卷入了海中,经过四天搜寻,失踪人员被宣告死亡。然而,一周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位奇迹般地出现在一处荒僻的海滩。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终于靠岸生还。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访,同时在报上连载。扣人心弦的报道轰动全国,读者每天都挤在报社门前等待。由于揭露了海难真相,惹怒当局,报社被迫关张,马尔克斯也流亡海外。直到十五年后,这篇故事才集结成书。
本书被公认为非虚构文学的绝佳范本。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70年出版《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那天夜里,我借着暖黄色的灯光用声音来抵抗困倦,读了马尔克斯《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序言: “……他年纪大了,有些发福,看得出来,他又有了不少的经历,同时身上也增添了些许沉着安详的气质,那是一个有勇气亲手将自己的雕像炸毁的英雄。 十五年过去了,我没再重读过这篇...
评分# 一 这本书《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的内容,在马尔克斯的传记《活着为了讲述》之中也有所涉及。和这本书两相比较来看,就非常有趣了。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一个采访手记。 在《活着为了讲述》中,马尔克斯回忆了围绕这则新闻报道的来龙去脉。有很多情况,是我们通过 成文的文...
评分任何一种“妙笔生花”,其背后都经历过异常单调和枯燥的积累,就如人们似懂非懂地认可毕加索抽象的艺术,却少有人真的了解那都源自他对所谓常规手法的熟稔。 我们熟悉的马尔克斯是极为擅长虚构作品的,我们走过《枯枝败叶》结识了《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才更真切感受到了《...
评分这部书和《老人与海》极为相似,都是海上遇险的故事,也都意在讲述人在绝境中如何不屈的对抗命运。碰巧刚读完小波的杂文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非常喜欢其中那篇老人与海的书评。应当如何看待成功或是失败?突破个人的极限的意义何在?小波写的精彩透彻,饱含哲理,充满了人...
评分精彩绝伦的叙述让人身临其境,人类的求生意志带来的巨大力量令人动容。求生、希望、绝望、麻木、求死不得、再次求生的心理描写极为真实。不同的是,理性如我,可能会选择吃掉海鸥增大生存几率,并且在上岸时忘掉羞耻心脱掉衣物以免被拖累吧。如果没有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可能会...
太普通了……普通得叫人害怕。这个背后肯定还有很多的故事,只是我们不知道。 不是我们知道的那个老马,三星半。
评分一口气看完了,果然是马尔克斯最短的一本书。虽然没有什么悬念,但是看的过程中一直很有画面感,那画面像少年Pi又像老人与海。
评分20170531:没办法,我是老马的脑残粉,就是喜欢他。其实这本书在老马的作品里不算最好的,故事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魔幻,可是它有现实的魔幻。人生就是这样魔幻,“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在海上的10天里让自己不死,但却成为大家口中的英雄,”对于故事的主人来说,这样的结局的确一言难尽。现实中,也太多这样的“异军突起”的英雄了,最后他们都消失得无影无终。 老马在前言里说:“相比这篇文字价值的兴趣,出版商们更在意它是由谁的名字发表的。”觉得自己就像那些“无耻”的出版商,这个故事出在别人笔下我也是不会看的。就像故事末尾的反问那样,我问自己:“这个故事不是老马作品,那我看它干嘛呢?”我本不是一个对喜欢作家要深思熟虑的人呐。
评分看老马最快最容易的一本书,简单的故事被他写出来,让人也欲罢不能啊。即紧凑又充实,简单的事实还原,但却不枯燥,老马啊,你的全集还有三本,赶快出完吧,好让我死心。
评分看老马最快最容易的一本书,简单的故事被他写出来,让人也欲罢不能啊。即紧凑又充实,简单的事实还原,但却不枯燥,老马啊,你的全集还有三本,赶快出完吧,好让我死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