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插电

上海不插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赋格
出品人:
页数:225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0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924765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赋格
  • 上海不插电
  • 随笔
  • 旅行文學
  • 旅行
  • 好玩的书
  • 上海
  • 在路上
  • 上海
  • 生活
  • 城市
  • 探索
  • 人文
  • 记忆
  • 慢生活
  • 不插电
  • 旅行
  • 日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上海不插电》是作者过去十年间写作的阅读笔记自选集,除读书读电影读音乐读视觉艺术品以外,也解读个人历史和时代遗迹。作者认为生活与旅行可互相置换,所以书中文字也可看成作者在人生和文本之间旅行的游击。

该书综合了赋格的影评、书评、乐评、摄影作品,以及他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描述。

他评论《东邪西毒》《2046》,介绍Lonely Planet及其创办人托尼·惠勒,比较张爱玲和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指出《艺妓回忆录》的名称误译,谈及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的写作手法;

他欣赏意大利歌曲、英伦三岛古调、舒伯特的小曲、巴赫的变奏曲、莫扎特、赋格、绍兴戏、上海老歌;

他买了普莱斯纳、帕西法尔、凯勒弦乐四重奏团的音乐CD;

他拍摄王尔德的墓碑、旧金山的街头艺术、意大利广场上的马赛克镶嵌、喀布尔的摄影师、开罗的清真寺、罗马的金字塔、伊朗的丝袜。

他在美国搭“灰狗”旅行,逛旧金山的书店,乘旧金山的电车,在 “龙门客栈”打过工,他甚至还坐过美国的班房。

作者简介

"赋格"(德文写作Fuge,拉丁文fuga)是名词,一种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体裁。"赋格"的本意是"逃跑"。也指一种恍惚不安、身分迷离的精神状态。

"赋格"是一个网络ID,诞生于1996年7月4日。

"赋格"这个ID的使用者,1960年代末生于上海,在福建、安徽、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求学,在西雅图、旧金山、广州等地谋生。现居北京。曾为软件工程师,现在是文字工作者。

"赋格"自认为是个游手好闲的旅行者,其次才是写作者。他表示,如果不曾出国游学,而是一直呆在国内,估计也就没有"赋格"了,他写汉字是为了不使这种技能退化,以此预防老年痴呆症。从国外写到国内,他会有这样的错觉:方块字跌价了,因为总是物以稀为贵。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在路上的自由家 ——赋格作品读书笔记 认识赋格是在《南方周末》上。大概2000年左右的南周文化叠,地理版和写作版上常可以看到他的文章。后来,他还成了这家报纸的记者,与风端、王寅等富有文艺气质的记者一起,成为我每期必找来拜读的对象。再后来又离开,好在还可以通过博客...

评分

终于找到一两个小时翻看赋格的书——《上海不插电》《无酒精旅行》,我称之为赋格一和赋格二。 用这么短的时间读书,尔后写下点儿什么,堪称狂谬——好在我读赋格的文字不少了。 赋格属于“爱旅行的男人,能对生命一笑置之”[林语堂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得更广袤更丰富...  

评分

对这位作者不甚了解 只是在两年前这本书的名字从我耳边呼过好几次 月初在图书馆的旮旯里发现了它 还是9成新 立马就拿起看 分了三次坐在馆里看完了 中间跳过了一些我不感兴趣的几篇 毕竟是个散文集 又是个游记 整本书下来 还是能深刻体会到作者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不羁年轻的心 ...  

评分

对这位作者不甚了解 只是在两年前这本书的名字从我耳边呼过好几次 月初在图书馆的旮旯里发现了它 还是9成新 立马就拿起看 分了三次坐在馆里看完了 中间跳过了一些我不感兴趣的几篇 毕竟是个散文集 又是个游记 整本书下来 还是能深刻体会到作者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不羁年轻的心 ...  

评分

你以为有的人已经出了二三四本书了,因为写得足够多,也足够有趣。但原来刚刚才拥有写着自己名字的书。我头一次知道“赋格”这名字,总有七八年了,当时网络上有一简陋主页,收集了他一些文章。后来在《南方周末》或《名牌》上也能读到了,再后来时时去浏览他的部落格。文章越...  

用户评价

评分

偶尔有惊喜,实在读不下去……

评分

第六版(一九九八)LP说:“中国铁路的安全纪录是好的,坐火车仅有的危险就是行李可能被扒手戳破,或是被厕所的状况吓得休克而死。不会有更坏的遭遇。中国人习惯往车窗外扔垃圾,甚至在火车停站时也不收手,因此注意不要靠近列车,以免被乱飞的酒瓶子、鸡骨头击中。”(第27页)2008年1月11日上海大降温(降幅8-10摄氏度)陕西南路地铁站季风书园

评分

等待是无聊的,集体活动中的个人是无聊的

评分

博学的漫游者,对比尤瑟纳尔与张爱玲的文章有新意。

评分

读着读着想起那本使我大受震动的《流亡的语速》,古拜杜丽娜十二月的花萼直刺天空,在虚虚实实中对着神经叨唠。诗篇与乐章,加上旅行,足以让人神魂颠倒。其实所有的游记阅读都是饮鸩止渴,恰恰是因为自己没去过,阅读的心情才格外复杂,才会在喜爱之中平添艳羡和无尽的渴望。记得初中读陈丹燕,看到雨中的布拉格,书中维也纳街角面包店的香气快要溢出来,却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等到几年之后,才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踏上旅途。后来想想阅读任何东西都是如此。去年读哈德里安潸然泪下,移情使然,但是那是你我都回不去的罗马,这移情的可能性,从何而来?于是每每成为不合格的读者,不合格的、臆想中的“亲临者”,忝居末座,跌入本不属于自己的漩涡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