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果》是作家黎戈的最新随笔精选集。本书分为“叶舟”和“根岸”两个部分,“叶舟”收录了作者的文学艺术评论:帕蒂斯密斯的致青春、永井荷风的慢走慢爱、爱因斯坦的血肉爱情、奈保尔的无寄……这一部分作者分享了自己关于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独特体验与深切感悟。到了“根岸”,作者将笔头瞄准日常生活:一幅眼镜、一支铅笔、云的名字、一口锅……这些最平淡的日常,在黎戈的笔下总显出别样的玲珑趣意。“叶舟”是旁观他者,“根岸”多是对自我的体察和拔节。
黎戈,70后作家,原名许天乐,南京人。嗜好阅读,勤于动笔,文字有雅致且考究的趣味,风格自我、恬淡。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今天》《鲤》等刊物,著有书籍《一切因你而值得》《私语书》《因自由而美丽》《静默有时,倾诉有时》
有一天和朋友说,在我关注的所有微信公众号里,黎戈会是我最后取关的一个。 因为工作需要,以及爱好众多,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多达上百个。虽然定期就会清理一批,可是不知不觉又关注了许多。当然,大部分并不会点开去看。 越来越难以忍受的是微信公众号趋同的文风和审美。小编...
评分文/文小妖 第一次读黎戈,误打误撞。大概是在2010年,在当当买书,为凑单,买下了她的《一切因你而值得》,只因书名好听。谁料,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惊叹于黎戈的阅读量的同时,对她的文字的喜爱也一发不可收拾。 依稀记得,上次读黎戈的《各自爱》大概是2015年6月,时隔两年,...
评分五月开始,一直在看黎戈的随笔集《时间的果》,在我的感觉中,五月的清晨最适合读书,六点的光景,天已放亮,而天气不热,不上班的日子,也早早起身,在家人和狗狗都还在酣睡的时候,蹑手蹑脚地起来,一个人窝在沙发里,开上客厅的灯,看书。 而读黎戈的书,我感觉她一直在身...
评分五月开始,一直在看黎戈的随笔集《时间的果》,在我的感觉中,五月的清晨最适合读书,六点的光景,天已放亮,而天气不热,不上班的日子,也早早起身,在家人和狗狗都还在酣睡的时候,蹑手蹑脚地起来,一个人窝在沙发里,开上客厅的灯,看书。 而读黎戈的书,我感觉她一直在身...
客观来讲作者的语言值得推敲的不多,偶尔一两句惊艳之语犹如昙花一现。生活态度值得借鉴,但书还是要多读多思考的,而要不得的,一是混乱的逻辑,二是囿于自我的怜惜。
评分像一个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书在手里,能抛开周遭的琐碎嘈杂和一身尘埃,觉得自己安静美好,心里喜悦如莲。
评分因为凑书单,看到网页推销的清新封面,觉得这么多年了,是不是该看看新晋的散文了?翻看一阵就后悔了。并不是作者写得不够好,而是多年的专业阅读的挑剔。整本书就是一些不着边际的书评加上一些岁月静好一样的感慨。原文中作者透露自己对文字极其敏感,这样的自恋极其可笑,试问哪个爱好文学的人对文字不敏感呢?看得出作者是个爱读书的人,每天阅读量超大,但是,致命的点在于,文章只是生活感悟的罗列,并没有任何历史、哲学、社会等深入的挖掘,属于“流行”或“高端鸡汤”文章。作者行文有时突兀,往往优美的时候来一句“他妈的”,让人错愕。如果不强求深度与高度,只需要软性阅读、放松心灵,此书应该适合大众,但文史哲专业人士请不要浪费时间与金钱了。
评分前中部的评论不太喜欢 浅而琐碎 有为文而文的痕迹 后面写生活的文字渐入佳境 蕴藉清淡 又饱含深情 最后两篇尤为动人 黎出新书 立刻给老友买了一本寄去 她最爱黎 我们这些年把黎的书都看了 尤记得第一本的惊艳 那样灵敏动人的文字 把文学概念都糅化打碎了说出来 后来当我逐渐长大 被打动的却是她对生活的发自肺腑的爱
评分【2017.8.27~8.29】(12.3万字,229页)柔若无骨的文字,处处是川流的姿态,不刻意,不着力,又映照了生活的真容,水底俨然一颗素心。通脱的人,淡如菊,来去从容,落笔从容,没有执念,自然谈不上破除执念。历经的苦楚春风化雨,滋养出素艳词句,开卷俱是淡淡的真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