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儒教

佛教与儒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荒木見悟
出品人:
页数:543
译者:廖肇亨 译注
出版时间:2017
价格:新臺幣 52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57084940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思想史
  • 历史
  • 2018
  • 港台版
  • 佛教
  • @台版
  • **台·L聯經*
  • 佛教
  • 儒教
  • 宗教比较
  • 中国哲学
  • 文化研究
  • 宗教文化
  • 传统文化
  • 哲学史
  • 东亚思想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佛教與儒教》以華嚴學、禪學、朱子學、陽明學為討論中心。以「本來性」與「現實性」作為分析的視角,就彼此之間思維錯綜複雜的關係條分縷析,不以成見軒輊彼此,對宋代以來的朱子學、陽明學、禪學皆能不以陳見入胸,且能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不妄為牽糅比附,自20世紀初期開始,三教關係一直是日本漢學界夙所關心的重要範疇,但對於宋明儒佛關係的研究,此書仍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本書不只是一部儒佛關係史,充滿了方法論的啟示,代表了20世紀日本中國學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作者简介

荒木見悟為日本著名研究中國思想史與佛教的專家,學界尊稱的“九州三老”之一。

廖肇亨,1966年生於台灣基隆。台大中文系碩士,日本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學位,現任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專研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東亞近世佛教、遺民文化、佛教文化史、中日文化交流史,曾獲2005年中研院年輕學者優良研究著作獎。

目录信息

中譯本導讀:《佛教與儒教》之問題範疇與價值定位(廖肇亨)
序論:「本來性」與「現實性」
第一章 《華嚴經》的哲學
第一節 逐機與稱法
第二節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
第三節 論事事無礙
第四節 行布門與圓融門
第五節 信滿成佛
第六節 心、佛、眾生
第二章 《圓覺經》的哲學
第一節 圓覺經的提倡
第二節 頓悟漸修
第三節 絕對知
第四節 教禪一致
第五節 頓悟漸修與頓悟頓修——宗密、李通玄、禪
第三章 朱子的哲學
第一節 大慧宗杲的立場
第一項 悟境的實在
第二項 日用應緣処
第三項 超越日常的方法
第四項 悟入的樣態
第二節 現實性理解模式的轉換
第三節 天與心
第四節 所當然與所以然
第五節 本然之性與氣質之性
第六節 四端說
第七節 已發未發
第八節 持敬
第九節 格物致知
第十節 豁然貫通
第四章 王陽明的哲學
第一節 知行合一
第二節 致良知
第三節 無善無惡
結語
初版後記
新版後記
主要引用書目
譯後記
附錄
附錄一 「新版佛教與儒教」的撰述意圖(連清吉譯)
附錄二 荒木見悟教授年表
附錄三 荒木見悟教授著作目錄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字词义的通透对于一个现代人是如此重要。讳莫如深的古文对于没有多少研究的人来说,味同嚼蜡。无疑,《佛教与儒家》就是这样一本书。但作为一本严肃的哲学著作来说,这又是必须的,既然研究佛教与儒家,那么必须追溯其历史,而历史便是从古人这些文字入手。它并不是一本通俗...

评分

内容摘要: “本来性—现实性”是荒木见悟的一个重要哲学方法论,贯穿其整个中国哲学及佛学研究的过程。这一方法论观念既源自其对儒佛两教重要经典的创造诠释,更是源自其深刻的宗教体验、身心体验乃至战争期间的生命体验,最终在《佛教与儒教》中以“序论”的方式登场。在儒佛...  

评分

内容摘要: “本来性—现实性”是荒木见悟的一个重要哲学方法论,贯穿其整个中国哲学及佛学研究的过程。这一方法论观念既源自其对儒佛两教重要经典的创造诠释,更是源自其深刻的宗教体验、身心体验乃至战争期间的生命体验,最终在《佛教与儒教》中以“序论”的方式登场。在儒佛...  

评分

内容摘要: “本来性—现实性”是荒木见悟的一个重要哲学方法论,贯穿其整个中国哲学及佛学研究的过程。这一方法论观念既源自其对儒佛两教重要经典的创造诠释,更是源自其深刻的宗教体验、身心体验乃至战争期间的生命体验,最终在《佛教与儒教》中以“序论”的方式登场。在儒佛...  

评分

内容摘要: “本来性—现实性”是荒木见悟的一个重要哲学方法论,贯穿其整个中国哲学及佛学研究的过程。这一方法论观念既源自其对儒佛两教重要经典的创造诠释,更是源自其深刻的宗教体验、身心体验乃至战争期间的生命体验,最终在《佛教与儒教》中以“序论”的方式登场。在儒佛...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