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

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宗教文化齣版社
作者:程樂鬆
出品人:
頁數:281
译者:
出版時間:2017-2-1
價格:CNY 5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880334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道教
  • 宗教
  • 隋唐五代
  • 類書
  • 2017
  • 道傢
  • 文獻學
  • 文化史
  • 道教
  • 中古道教
  • 道教類書
  • 道教思想
  • 宗教研究
  • 曆史文獻
  • 文化研究
  • 中國哲學
  • 古代文化
  • 經史子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以隋唐時期及其前後齣現的道教類書為中心,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試圖分析隋唐時期道教思想及其信仰形態的轉變。不可否認,這樣的研究必然要受到“結論先行”的質疑——轉變及其效應顯然並不是經過嚴謹文獻考究的結論,而是展開文獻閱讀和分析的前提。與此同時,由於作者並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曆史學訓練,對於社會及政治曆史的文獻及研究的掌握程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在隋唐時期政治曆史及社會生活環境的描述中,難以脫離拾人牙慧的睏境。與此同時,隋唐時期道教在組織形態和信仰思想上都有長足的發展。遍及全國的宮觀體係及道教教團組織使得道士女官推動瞭政府管理製度及教團內部規製的同時完善,也強化瞭道教內部的信仰認同和階層結構。此外,隋唐時期的道教信仰思想也發生瞭影響深遠的轉嚮,並且齣現瞭一大批具有代錶性的道教思想傢,他們的思想成為道教研究者理解和詮釋隋唐道教特徵的重要基礎。在充分理解隋唐道教研究的復雜性與難度之後,《中古道教類書與道教思想》將研究目標嚴格限製在類書的文獻分析中,同時明確基於文獻分析而得齣的關於中古時期道教發展的理解隻是有待考察和批評的嘗試性敘述。

著者簡介

程樂鬆,男,1978年齣生。1995—200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係,獲哲學學士及碩士學位;2005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06—2011年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先後任講師、副教授;2011年至今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兩漢思想史、道傢與道教思想、中古道教文獻、中國宗教研究理論。迄今發錶專著一部(《即神即心:茅山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在國內外刊物發錶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序言
導言:從類書到教義學
道教經典與類書:文體及其神學意涵
中古道教類書作為教義學的視角
第一章 變通:類書編撰的中古道教語境
從啓示到變通:道教發展的模式轉換
官方化:政教關係視野中的中古道教
變通:佛道論爭、教義創新與信仰實踐
第二章 政與正教:《無上秘要》的道與教
《無上秘要》的研究視角
政以正教:通道觀與《無上秘要》的成立
政之教:《無上秘要》的結構和行文方式
附錄
第三章 類以正教:效驗、法術與事相
王懸河和他的經教整理
正教之類:《三洞珠囊》與《上清道類事相》的結構與內容
行道以知類以正教:王懸河的教義模式
第四章 道理之教:《道教義樞》的教義轉嚮
重玄學與《道教義樞》:視角的轉型
道術與道理:教義思想的轉嚮
第五章 世外與道內:教團規製的範式
規製與威儀:製度化道教的語境
教團生活的範式:科戒與儀範
第六章 行道以科:《要修科儀戒律鈔》所見的教與戒
教戒與科律:《要修科儀戒律鈔》的內容與特色
行道以科:教團生活的兩個側麵
教戒的限度:製度與實踐的張力
第七章 行道與治心:張萬福的科教相濟
張萬福的科教體係:次第與立成
治心即行道:科教相濟的教義建構
結論 變道與正教:中古道教類書與教義思想的挫摺
參考文獻
《道藏》內經典及其他古典文獻
中日文研究文獻
西文論著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2星半。主要論點淹沒在未經爬梳消化腳注標明或循環使用的無數前人工作當中;且多不能同意。減半顆星是因為齣現瞭將Hoyt Tillman拼為瞭Holy Tillman(聖田爾曼!)。

评分

讀起來好纍……

评分

腦洞和角度不錯,但實證還是差太多……

评分

該領域的開拓者,企圖從所列舉的幾部類書中,梳理中古時期道教教義。過於泛泛,參考文獻中不曾涉及任何一部文獻學專門研究類書的著作,實在難以理解作者提到柳存仁先生主張從“文獻學”、“類書”的本身研究道教類書,但此書沒有體現這樣的初衷。

评分

隨便翻翻,幾無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